随着商标知识的推广和普及,注册商标越来越受到黑河人的重视。记者从市工商部门了解到,近三年来,我市申报注册的商标达50余件,是前十年的总和,其中农字号商标就达43件,年递增11%。注册商标也以它自身的特性,帮助黑河人叩开市场之门,让黑河人的产品在市场中如鱼得水,大放其彩。
小商标拉动企业大发展
爱辉山珍产品有限公司原来只是一家以生产木耳块为主的企业,产品单一,市场份额很小。2004年企业重组变为民营企业后,在爱辉工商分局的帮助下,立即向国家商标局申报了10个品种的“瑷珲”山珍系列产品商标。有了自己的商标,就如同拿到了市场准入许可,加之企业重质量,守信誉,注重产品宣传,使产品的市场份额迅速增大,企业规模也随之扩大。目前,该企业已在全国28个大中城市建立了销售网络,产品年产量2万吨,远销日本、韩国。北安市城郊乡有个圣园干菜厂,生产的干菜虽然远近闻名,但没有商标,产品一直走不出北安这一小天地,年销售量不足一吨。后来,企业在工商部门的指导下,农民注册了“圣园”牌商标,并设计制作了醒目的产品包装,使产品得以在各地举办的博览会,产品展销会上顺利推介,产品销量迅速上升,年销量已达到20多吨,参与干菜生产加工的农户由原来的20多户增加到180户,企业初步形成了规模。该乡生产速冻玉米的飞跃冷冻厂产品质优价廉,在工商部门的帮助下,该厂为自己的产品申请注册了“晓旭”商标,产品很快推向了市场,销量由2000年的几十吨发展到现在的100多吨。
小商标带动农民共同致富
一个好的品牌不仅能带活一个企业,也能带动一方百姓走上共同的富裕之路。
黑河人都知道北安有个专门生产速冻土豆出口日本的企业,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家企业没有注册商标之前,只是一家产品只能在本地销售,年销售量仅有几十吨的冷冻蔬菜加工厂。后来,该企业注册了商标,情形就大不相同了。这家名叫恒泰冷冻加工厂的企业,在当地工商部门的帮助下,为自己企业生产的速冻土豆注册了“玉玲”牌商标,当年产品就打开了销路,大量出口日本,出口量达两万吨以上,创汇额达1300万美元。现在,企业扩大了生产规模,在周边农村培育了三个种植基地,形成了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链。基地农户现已由110户发展到360余户,60多户贫困户因此脱贫致富。目前,该企业正在积极申请省著名商标。
前些年,人们只知道山东面粉、五常大米好吃,不看什么牌子,现在不同,因为市场上出售的同样产品各种品牌令人眼花缭乱。渐渐地,消费者品出了好坏,一些品牌脱颖而出,成了畅销货。而另一些则渐渐退出市场。所以说,好的农产品也需要有自己的商标,打自己的品牌。
落户在北安的黑龙江省森源米业公司通过注册“森源”牌大米商标,“森海”牌大豆商标,提升的产品的知名度,销售渠道更畅通了。为了能保证产品质量和充足的货源,公司组织农民成立了大豆协会,种植大豆的农户由分散经营变为统一协作。北安市的三个乡、两个农场1000余户农民、农工入了大豆协会,凡入会的农户按公司的要求生产的大豆,都能以略高于市场价格出售大豆,农民得到了实惠,企业有了保障。
打造品牌商标工商部门有功
商标能带来产品增值,促进规模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基于这样的认识,黑河市工商局调整商标管理思维方式,在对全市农字号商标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打造名牌商标,造就优势品牌,促进我市特色农业转变为优势经济”的工作思路,并把强化商标法规宣传作为实施商标战略的启动点,引导农民增强商标意识,走品牌兴农之路。近年来,各级工商部门每年都深入到农村,通过印发宣传单、设立咨询台等形式,广泛宣传商标法律知识,帮助农民破除传统农业思维方式,树立市场观念,效益理念,为发展农字号商标创造良好氛围。工商部门还结合每年的“3·15”送法下乡活动,走访农业企业和农户,了解商标使用情况,对发现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规范指导,使我市农产品经营企业和农户的商标法律意识不断增强。
孙吴县沿江乡农民潘氏兄弟种西瓜远近闻名,工商部门的同志积极引导他们注册了“潘氏三兄弟”西瓜商标,现在潘氏兄弟的西瓜已远销许多县市。爱辉区北三家子村的农民在了解了商标法后,主动找到工商部门,为自己的西瓜申请注册“北三家子”商标,虽然注册证书还没拿到手,北京、山东、长春等地的一些客户已慕名前来订货,去年卖出50万公斤的西瓜。注册一件商标,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农民。我市品牌富农,品牌兴农的战略已生根、开花、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