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黑河时政 | 社会新闻 | 政经新闻 | 文体新闻 | 边境旅贸 | 民生新闻 | 新闻纵深 | 黑河概览 | 评 论
时空黑河 | 生态黑河 | 外媒看黑河 | 新闻专题 | 俄罗斯信息 | 电子相册 | 服 务 | 分类广告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2日汛情通报  ·汛期出游安全注意事项  ·哈铁局临时调整加开2对旅客列车 恢复部分线路旅客列车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1日汛情通报  ·教育部15日起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0日汛情通报  ·防汛防灾知识  ·洪水过后需防范皮肤病  ·黑龙江开辟绿色通道 防汛车辆免费通行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19日汛情通报 
  您当前的位置 :黑河新闻网 > 文体新闻 正文
山河农场招商引资探察 6.10
http://heihe.dbw.cn   2008-06-10 10:29:02

  山河农场牵着招商引资的“牛鼻子”,为发展中的小城引入了源源不断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使小城民营经济发展充满了新的活力。

  打造“洼地”积蓄市场潜力

  人物:潘阿丽。40岁的浙江温州人潘阿丽是个典型的商圈精英,在温州有7家连锁八珍熟食店,眼界开阔的她意欲在东北扩展生意圈,辗转10个县城考察比较后,最终,她将新店落户在山河农场。

  在精明的外地客商眼里,山河农场积淀的“商气”与“人气”,让他们怦然心动。城镇化建设带旺了市场,农贸市场、服装店、餐馆、美容院鳞次栉比,一些靠智商赚钱的商家看到了山河市场的内在潜力。2007年和2008两年,黑河市南北建筑有限责任公司在农场大胆投资建设了总面积1万平方米容纳120户住户的盛园小区、总计8幢商贸住宅楼,居民排着队报名购楼,建成后半个月全部售罄。看到如此火爆的售楼场景,开发商兴奋不已:“想不到,看似不起眼的小城,消费潜力这样大。”目前,光管理区的“两栖”职工每年进城买楼的就有20多户,农场在有限的空间内将场部区4公里的半径内精心打造成了聚集万人的投资“洼地”。

  “软”“硬”兼施展示小城魅力

  人物:兰庆德。43岁的兰庆德,完全冲着农场这几年日新月异的小城镇建设吃“回头草”的。他原来是农场分场的小学教师,因为不满足现状,1987年投奔桦川县的姐姐家。在那儿,从开小卖部起家,发展成为四个连锁超市的老板。今年3月,他毅然杀了个回马枪,投资150万元开起了370平方米、上下两层的大型超市。

  “不许设门槛,只铺红地毯。”这几年,农场一直致力于投资环境改善,一方面,农场打造“软实力”,在创建优美的人居环境和提升居民素质上下功夫,另一方面,在为投资者提供交通、电力、通信、供水、供气、绿化等配套设施和优化政务环境上出台了12项优惠政策。从依安县来农场从事灌煤气生意已经三年的马春兰感慨地说:“这儿的人朴实善良,乐于助人,没一个欺生排外的。”工商管理部门专门成立了外来投资服务中心和投诉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嫩江县下岗职工刘军打算来场开蛋糕城,最初犹豫不决,工商部门为其提供了免收一年管理费的优惠。好的环境好似一个能量无穷的“磁石”,形成巨大的磁场效应。目前,全场仅投资从事商贸流通、个体运输、五小加工、食用菌种植、蔬菜种植的三产的场外人员就达108人。

  城乡互动用好资源活力

  人物:孙小丽。她是嫩江县科洛镇土窑子村农民,为照顾女儿在山河农场中学上学,和丈夫在市场租了间门面开起了蔬菜店。4年后,女儿上了高中,夫妻俩用赚来的钱在黄金地段购买了一间120平方米的复式门市房,开始长驻“沙家浜”,大干一场。

  山河农场和毗邻最近的嫩江县场县之间,已由最初的相互竞争转变到共融共赢。农场找准本地资源与周边乡镇的最佳对接点,将对方视为最近、最大、最亲、最快的消费大户、投资大户和招商大户,引导县域民间资金投资。今年,农场与15个周边乡镇的农民签订了50万亩耕地,提供全程机械化服务合作订单。农场敞开怀抱接纳地方学生就学218人,为来农场购买楼房的34户农民提供减免取暖费等优惠,吸纳地方劳动力就业700多人次。通过多领域合作,整合了场县双方资源,达到了多点开花,形成了“赚农民钱,让农民赚钱”的互动双赢。

  “借鸡生蛋”,大大缩短积累资金的时间,迎来了农场加快发展的黄金期,农场每年吸引外来投资1500万元,年创产值2800多万元,拉动消费1200万元,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速每年都在17%以上。

作者:艾 浩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徐涛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