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有急救车从我们身边呼啸而过,我们想到的只是有人病了,而急救中心的医生则面对着又一场与死神的搏斗。奋战在医院第一线的急救大夫们,他们用自己默默无声的奉献,演绎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身为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主任、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的于洁每天就工作在这里。1979年毕业于佳木斯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她,近30年从医路上有20多年是在急诊一线度过的。1995年她参与组建黑河市120急救中心,率先开通了急诊急救绿色通道,现在急救中心有普通型救护车3台,有监护型救护车1台,有专职医生护士19人,出诊量也由过去的每年的几十人次增加到现在的每年1200余次。在这里她奉献了青春和智慧,用自己严谨的科学态度、务实的工作作风、优质的医疗服务赢得了患者和同事的赞扬,被称为是和死神抢夺生命的天使。
尊重生命优质服务作风严谨
来到急诊急救的病人,多是急、危、重症,它包括重大交通事故、各种药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创伤、电击、溺水、哮喘窒息、消化道出血等等。无论是出诊还是来院就诊,患者多处于休克状态,生命处于危急之中,这就要求医生快速作出准确的判断,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置,达到降低急危重症病人的死亡率,给病人的后续治疗保证了时间和时机。
2005年3月,一名颈部刀伤的女孩被120急救中心接回急诊。此时,由于失血过多,患者的心跳呼吸都已停止。时间就是生命,于洁立即组织抢救,输氧、插管,值班护士在摸不着血管的情况下,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硬是开通了两条静脉通道抗休克,每5分钟静推一次2毫克肾上腺素。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药物逐渐在身体里发挥作用,当10毫克肾上腺素进入患者血管时,奇迹出现了,患者的心电图上显示窦性心律恢复,及时有效的救治为患者的后续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2006年的5月,一场山火使30多名人民子弟兵身负重伤,于洁接到通知后立即带领急救中心、急诊科的医生护士和3台救护车第一时间赶到了飞机场紧急待命。当第一架载着伤员的飞机到来时已是下午5时多,她们顶着直升机螺旋桨的巨大的气浪,从机上接下了伤员。由于一台救护车只能装两名伤员,她们就一趟趟从飞机场接伤员,一直忙到晚上8时,才将伤员全部安全护送到隔离病房。
善待生命忠诚履职奉献爱心
在抢救室这个特殊地方,医生不但要有高超的技术,还要有爱心和耐心。有时面对的是打架斗殴的伤者,他们出言不逊,有时还推推搡搡;还有时患者危重,身上气味,这些都需要爱心和耐心。
2005年的冬天,一位维修下水管道的工人,不慎落入渗水井中,生命垂危。120医护人员将其接回急诊时,患者昏迷不醒并出现窒息,于洁和值班的医生护士不顾患者全身湿臭、气味熏人,一边进行心肺复苏,积极抢救,一边剪掉患者的脏衣服,并为患者擦洗全身。在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和精心护理,这位患者终于苏醒了。
2007年夏天的一个午后,120接到呼救电话,一名患者躺在路边求救,当于洁和护士赶到现场时,发现是一名三无(无家属、无单位、无经费)病人。在120司机和围观群众的帮助下将患者拉回了医院,急诊后才发现患者将大便便在了裤子里。恶臭的气味熏跑了就诊的病人,可于洁和护理人员仍然给患者擦洗干净身上的粪便,并报告医院总值班。医院不仅为他买了新的线衣线裤,还给患者买了晚饭。像这样的事时有发生,每年医院花在“三无”病人的费用高达七八万元。
爱心献社会,120急救中心每年还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和人力参与社会活动,大型演出、运动会、消防演练等都有急诊急救人员的参与。她们默默无闻地奉献着,保卫着人们的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