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在《黑龙江晨报》读到一则报道,因受毁林开荒、毁草开荒、乱砍滥伐等人为破坏影响,山脉、丘陵涵养水源的能力不断下降,致使黑龙江省水土流失不断加剧。黑土层由开垦之初的80~100厘米减少到现在的20~30厘米,每年因此而少收粮食25亿公斤。据测算,黑土层每年流失表土达0.3~1厘米。如不及时治理,再过50年,大部分黑土层将流失殆尽。
黑龙江省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是国家粮食主产区和主要商品粮基地,我们以年年为国家贡献高质量商品粮而自豪。黑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没有了黑土,我们还能有什么?曾经风景如画、风光秀丽、百年树木参天的迷人景象,现已成为记忆中的画面。树稀了,草少了,地薄了,沙多了,甚至有些地方树林、草原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片的良田。那山川那河流,那森林那原野,原本引以为荣、赖以生存的黑土正在一点点消失。沙漠化土地面积已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1%,而且正在逐渐扩大。
过度开垦带来的又岂止是丧失宝贵的黑土资源,降低土地生产力、减少耕地、毁坏家园、泥沙淤积、影响防洪安全……更重要的还有我们以及子孙后代的未来。
如果没有了黑土,我们该怎么办?我们的儿女该怎么办?50年后,当儿女们站在父辈的墓前质问:“你们为何让我们没有了生存之土?”时,即使入土,我们又怎能心安?
黑土是我们的命脉,没有了命脉,如何生存,生存都保证不了,何来贡献?
值得庆幸的是,黑龙江垦区各级部门正逐渐认识到过度开垦所带来的危机,正在想方设法治理水土流失问题。总局今年实施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开发,针对不同的土壤侵蚀类型、地形地貌类型及水土流失特点,因地制宜地配置了各项治理措施;依靠自然修复能力,对现有的疏林地进行有计划的补植改造和保护,提高了林草覆盖率,增强了保水保土和抗蚀能力,防止疏林地水土流失;对各项目区的现有天然林、人工林及草地进行全面保护,进行封山育林育草等等……
这一切,让我们看到了东北大粮仓可持续发展的蓝图,也看到了金色的希望,相信我们再搞任何建设时都会想到:建现在,想长远,看眼前,利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