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地震,华夏大救援,山摇地动,摧毁不了骨肉之情,桥垮屋塌,割不断同胞血脉……连日来,黑河各界群众心系灾区,踊跃捐款,他们将一份真情、一份关爱、一份祝福、一份祈祷,献给灾区。
灾情就是命令
一场突如其来的灾害降临在蜀中大地、一瞬间,房倒屋塌、满目疮痍、一片废墟,黑河群众惊悉,潸然泪下。
灾情就是命令,13日早,黑河红十字会以最快的速度,为灾区汇去5万元,据了解,黑河是我省最早为灾区捐款地区之一,紧接着,第二批、第三批捐款源源不断汇往四川。
我市房地产企业“中联环”,率先献爱心,13日早,远在北京的老总商佃玲以个人名义捐款2万元,企业员工紧随其后,捐款2万元。
自13日起,黑河红十字会的捐赠热线铃声不断,捐款人流不断;14日下午,黑河慈善总会办公室挤满了捐款的单位和个人,附近银行3名工作人员赶来帮忙,不到两小时,捐款额达77万元。
截止到5月16日,全市共为灾区捐款385万元,在我省13个地市中捐款额名列第二。
灾区人民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家人有难,我们出点力,还用留什么名
100、500、1000、10000……许多人积极捐款,不留姓名。
5月14日,黑河红十字会涌进9位老人,他们的退休金仅700~800元,可许多人捐了500元,令人感动的是,老人们不肯留下名字。
5月16日,一位盲人在亲属的搀扶下,来到民政局,他掏出200元,工作人员要给他开收据,一再追问他叫什么名字,他说,我是中国人。实在要写,就写“中国人”。
一位大姐带着面额不等的9166元捐款,来到黑河红十字会,她红着眼圈说,地震太惨了,我非常难过,便和哥姐弟妹、女儿、儿子一商量,凑了这么多钱。
捐款不留名的何止一人?一男士扔下1000元,头也不回地走了。一位四川籍的男子,送来200套童装,他躲闪着记者的镜头,不肯说出自己的姓名。
孙吴县粮食系统有对夫妇双双下岗,生活并不富裕,可他们一次捐款1000元,媒体要采访,被之婉言谢绝。5月16日上午,五大连池市德都大街募捐箱旁,来了三位衣着普通的农民,一位双手长满老茧的老汉,颤抖着从衣服最里层掏出1000元钱,投进捐款箱。他含着泪水说,我们住在山里,进城买化肥,还不知道发生这么大的灾,四川老百姓受苦了,我们钱不多,是一点心意,这次化肥没买成,我们也不后悔。
看到四川灾民受苦,我们揪心、痛心,我们能帮多少帮多少5月15日下午,市区路某急匆匆地走进黑河红十字会,受朋友委托,他代捐10000元,他朋友在哈尔滨住院,病很重,躺在病榻上,朋友多次打电话,叮咛路某早点捐。路某非常感动,也捐款500元。
孙吴县复员军人80岁的张全和,靠民政部门的“定补”和“低保”生活,老人省吃俭用攒了500元钱,他两次到民政部门坚决要捐款,工作人员劝说无效,只好收下老人这份沉甸甸的爱。15日下午,一青年满头大汗走进五大连池市民政局,他掏出1000元钱说,这是我朋友捐的,他有残疾,行动不便,话音未落,转身就走,工作人员忙追了出去,只见他推着一轮椅走远了,望着他们背影,人们不禁肃然起敬。黑河商联大厦业户赵玲说,灾情太严重了,我女儿急得直哭,她说,妈妈快点捐款,我们先捐了1000元,在商场,又捐了一次。
市区有位八旬老人,她靠低保勉强度日,14日下午,她颤巍巍地来到市红十字会,将自己珍藏多年的棉大衣捐给灾区,她说,我没有钱,这衣服你们千万要收下。逊克县小学生李海萍,父亲腿骨折、母亲残疾,她东挪西借凑了50元捐给灾区。
捐款不分多少,那怕1元、2元,都是一份爱心,我们坚信,13亿华夏子孙的爱将化作巨大的力量,她能驱散灾区上空的阴霾,能抚平灾民心头的创伤,能创造人间的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