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安市把推动全市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作为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通过打好城乡文化基础、打造城乡文化劲旅、丰富城乡文化生活、拓宽文化发展平台等,使城乡文化土壤更肥沃,促进了区域性文化中心城市建设步伐。
加大投入 打好城乡文化基础
北安市把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摆上重要工作位置,在城区相继投巨资建设了人民公园、北岗逸园、步行街、站前广场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对原黑龙江省委旧址、黑龙江省政府旧址和黑龙江日报社旧址进行了重点保护。对庆华烈士陵园进行了整体修缮。新建了市文体中心和北安市舞蹈基地。投资400余万元重新修缮了北安文化宫,使其成为多功能的群众性文化娱乐中心。市博物馆、体育馆和广电传媒中心建设项目正在积极运作中。对乡镇每年都拨付一定专项资金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海星镇、赵光镇分别兴建了标准化镇级综合文化站。全市62个行政村中,已有标准化“文化大院”27个。今年初,北安市委决定在市区内建成10个“社区文化中心”,在全市9个乡镇新建1至2个、培植3至4个规模较大的乡(镇)级综合文化站,新建30个农家书屋,并且每个乡镇在原有“文化大院”的基础上,新建2个占地500至800平方米的标准化乡村“文化大院”,现所需匹配资金已全部拨付到位。
提升素质 打造城乡文化劲旅
充分发挥北安市文联、评剧团和群众艺术馆资源优势,积极培养和发现人才。市委宣传部还通过举办文化干部培训班、开展文化下乡活动、组织专业人员深入乡镇、村屯进行专业指导等,使城乡文化艺术工作者素质进一步提高,队伍进一步壮大。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市建设局成立了管乐队,多次参加市春节晚会演出。海星镇不仅成立了农民艺术团,还成立了全市第一支农民舞蹈队。由该镇农民自编自演的拉场戏《墙头记》、小品《爱》等节目被黑河市调演。镇党委与市神力广告有限公司联合拍摄的电视剧《这嘎嗒人》正在录制中。青年诗人边瑾创作的组诗《红飘带上的史诗》和文学爱好者冀颜秋创作的中篇小说《云飞云走》等文学作品,分别在《诗林》和《北方文学》杂志上发表。青年画家陈宇飞的冰雪画在全国文化博览会和俄罗斯展出。目前,有关部门正积极与省龙江剧院、省艺校和黑河艺校联系沟通,争取在北安设立所属分校,为打造城乡文化劲旅加油助力。
巩固阵地 丰富城乡文化生活
在城市里,以“城市之光”、“魅力广场”和“和谐北安”为主题的消夏晚会此起彼伏,成为市民群众不可或缺的精神文化“大餐”。在乡村,“金色田野”、“七彩之冬”和“农民艺术节”为主题的乡村文化活动,更是赢得了农民群众的喜爱。各乡镇农村文化大院和文化中心户还利用节庆日等,组织农民开展联欢、汇演、比赛、展览等文化活动,使城乡上下呈现出“天天有活动,周周有主题,月月有亮点,季季有高潮”的文化发展良好态势。今年该市通过举办“周末大舞台”、“社区文化周”,建立“农家书屋”,开“文化大篷车”进村屯等,把文化艺术的“大舞台”搬进了社区和村屯,进一步满足了城乡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创新载体 拓宽文化发展平台
为促进区域文化交流,丰富自身文化内涵,北安开展了“两市一区”百里文化长廊共建活动,重点打造北安市抗战文化、五大连池市民族文化和五大连池风景区民间文化,并在北安市相继开展了“两市一区”百里文化长廊暨和谐文化主题论坛和文化艺术工作者采风活动,联合举办了“北安情、连池韵”、“三地情、和谐颂”春节晚会。今年,该市结合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和“迎奥运、树新风”等活动,拓宽文化发展平台,通过“两市一区”及与嫩江、孙吴、爱辉区等周边市县联办艺术采风、文化下乡、消夏晚会、文艺演出等系列活动,促进区域文化艺术交流,让城乡文化土壤更肥沃,推动全市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