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八逛庙会
一进入农历四月中旬,大人孩子便开始盼庙会了,不但盼着看热闹,孩子们更盼着买块糖吃和一些小玩艺。
爱辉城年年在农历四月十八这一天举办娘娘庙会。届时,城里人家家出动,争先恐后赶庙会。城西、南、北三面大大小小二十几个村屯都有很多人前来赶庙会,有些还赶着大车来。可以说是爱辉每年中最热闹的一天。
爱辉北大庙,因位于城北而得名。它和一般寺院不同,没有什么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堂、藏经楼之类的殿宇,而是建有座北朝南东西并列的两座大殿。东大殿是关岳庙,供奉关羽关云长、岳飞岳鹏举。在庙门前的大平台上悬挂着数十块建庙开光时的贺匾,送匾人都是各界名流和社会上的头面人物。我记得其中一块匾上写的是“威震华夏”四个大字,落款处的小字是写的“于多三率子文华文治敬献”。西大殿是娘娘庙,供奉天仙娘娘、送子娘娘、眼光娘娘、痘疹娘娘。在两座大殿的中间,建有一栋三间的厢房,门朝东开,南头为僧人住室,北头供有佛祖、弥勒和诸菩萨像。庙上两座大殿各有自己的大门,平时紧闭,只有初一、十五和庙会才大敞开。两座大殿的正门中间有一道小角门,专供僧俗人等平素出入之用。门上的对联是:“无人无我观自在;非空非色见如来”。
在大庙前方平坦的草地上树立着挺高的两杆大旗杆。旗杆顶上各挂着一面小黄旗,一个旗上写着“风调雨顺”,另一个旗上写着“国泰民安”。
赶庙会的人们在成群结队纷纷向大庙走来的时候,钟鼓楼的钟声撞响了。那钟声是那样的柔和淳厚,一直可以传到十里开外。这钟声在无意中催快了人们的脚步,也唤醒了尚未走出家门的人们。
庙会之前,我听一位老人告诉我,庙上撞钟是有严格规矩的,不得有半点差错。每撞一遍钟必须是一百零八下,叫做“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三个十八”共五十四下,再重复一遍,正好是一百零八下。这里所说的“紧”和“慢”都是相对而言,既不是“紧”的不得了,也不是“慢”的不得了,而是速度稍有不同而已,让人们听起来还是很稳当很正常的。上午十时左右,庙会已进入高潮。庙里庙外人山人海,里出外进,拥挤不堪。妇女们聚堆的地方是在娘娘庙里。她们磕头、烧香,一帮一伙,从不断捻,心意虔诚。可笑的是把一大堆泥塑男孩的小“鸡鸡”都给掰光吃净了,说这样可以怀胎生男孩。
在关岳庙里,拥拥挤挤的全是男人。除了陆续不断的上香跪拜的人以外,都是七八个人一堆、十来个人一伙的听人讲解关羽和岳飞的故事。整个东山墙上,全是画的“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古城斩蔡阳”等一系列关公事迹。西山墙上画的都是“岳母刺字”、“枪挑小梁王”等一连串岳飞的事迹。讲的人绘声绘色,听的人聚精会神,真是特有的一番景象。我年年逛庙会,最关心的事,就是听关公和岳飞的故事。
在大庙的外边,更是别有一番热闹场面。小贩们在草坪上摆着一排排一列列摊床,有卖包子的、卖糖果的、烙饼的、炸大果子的、卖豆腐脑的、卖针头线脑的、卖玩具的……赶庙会的人们一层又一层的把他们围起来,真是热闹非凡。一直闹扯到太阳偏西,人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