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把牛羊往草原深处一撒,晚上在野外饮完往回一赶,这种满草原放牧的畜牧业养殖模式,破坏了生态植被,导致草原生态环境逐渐恶化。鹤山农场为了让草原“休养生息”,启动了环境友好型畜牧业建设工程,推行禁牧休牧制度,着实带来了巨大变化。
变化一: 从“信天游”到“归园居”
鹤山农场拥有耕地46.2万亩,其中草原面积11.8万亩,如何保护这些有限的草原?农场从源头上抓起,改变牛羊在草原上“信天游”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采取禁牧和轮牧制。成立了草原管理站,派专人具体管理,禁止一切草原垦殖和毁林开荒活动,畜牧科与各基层单位签订责任状,制定了奖罚机制。每年青草萌发期,均采取“春季禁牧”的保护草原措施,并根据“草随畜走”的原则,实行养殖户承包草原的办法,将草原划分后承包到养殖户,增强了养殖户们保护草原的责任心。农场还将五荒地全部退耕还牧,承包给养牛户种植牧草。
早在1998年,农场就先后培植起银鹤、金牛、绿缘三个现代化养牛场,2007年又投资300万元新建了4000平方米的“托牛所”,可饲养奶牛500头,其中榨奶间400平方米,还引进了“万日”新型榨奶机械设备,可同时为30头奶牛榨奶。把牛羊从牧场收拢回圈养,一开始许多养殖户不愿意接受,认为这样会增加养殖成本,农场就出台政策:进入奶牛小区饲养的奶牛,上交鲜奶每公斤农场补贴0.20元,并且免收3年牛舍水、电、卫生费,各项优惠政策调动了养殖户的积极性。
变化二: 从“一肚子气”到“真牛气”
场区内散养户的牛全部集中在“托牛所”里喂养,小家小户成规模,养殖户们得实惠。当问起在“托牛所”里养牛与在自家养牛有什么不同时,养殖户骆克山无比兴奋地说:“把牛放在这里喂养我们不用那么操心!”据了解,乳品企业愿意跟有规模、正规化的奶牛场打交道,一是好收购鲜奶,来拉一次值得;二是不掺假。此外,用真空吸奶器直接挤奶,还能保证卫生质量。
奶牛小区里推广青贮玉米饲喂技术,全场青贮种植面积达到了1.5万亩,年产青贮4.5万吨。吃了青贮的奶牛毛管亮、体格壮、产奶量高。在家里奶牛喂的是干秸秆,在“托牛所”里喂青贮,产奶量高了。算算账,还是这里喂养合算!“有专门的人对牛进行防病治病。夜里还有人巡夜值班,在这里养牛可真牛气!”养殖户们深有感触。
变化三: 从“体力恢复”到“强身健体”
养羊放牧对草原的破坏性更大,粗放型的饲养方式,使草原生态“脆弱”。合理利用和保护这些资源,形成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屏障”,成为永续利用的资源优势显得尤为重要。
实行禁牧、休牧制,顺应了生态规律。目前,全场草原生态脆弱的状况大大改观,植被覆盖度由8%提高到近12%,草群高度由20厘米提高到70厘米,天然草场上有毒有害植物比例明显下降,可食牧草比例增加,草原向良性轨道迈进;畜牧业也实现了快速发展,牲畜总头数达3万头只,全场奶牛存栏已经达到10053头,2300户养牛户每年从奶牛身上挤出纯效益900万元。
以禁牧为中心的环境友好型畜牧业,带来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引起了国外客商的关注,多次前来考察生态环境,曾先后取得美国OCIA有机认证,日本JAS有机认证。土、水、空气等产地环境已通过省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检测部门检测,符合有关产品、产地环境标准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