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档案工作如何更好地适应、服务新形势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爱辉区日前在该区召开的全市农档现场会上的经验介绍,得到与会者的一致肯定。
这个区的农村干部过去缺乏档案意识,只重视会计档案,其它方面档案资料散失严重,档案管理办法不规范,管理制度不健全,档案保管条件差,档案损坏、损毁现象时有发生,无法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为切实改变这种状况,区档案局自2006年起按照省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的指示,把这项工作作为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摆上日程,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扎实推进,很快把这项工作推上新台阶,逐步向规范化迈进。
为调查摸清村档工作底数,档案局会同涉农部门对全区11个乡镇逐一走访、调研,通过听、看、访、谈等形式,使大家对档案工作从不认识到认识、从不重视到重视的转变。在确定幸福乡长发村为区试点村同时,还帮助各乡镇确定了试点村,并为各试点村配备五节档案柜一套。
全区89个行政村中,如今已有35个村完成建档工作。幸福乡长发村经过规范整理,收入档案的文书、科技、声像、实物档案中,永久保存的共35卷468件,短期(30年)保存的5卷190件,财会档案107卷。建立起规范的查阅、利用制度。
随着“村档乡管”办法的推行,过去村委会没有专用档案室,文书档案由分工负责人保管,会计档案在会计的家中存放的混乱局面得到彻底改变。新生乡政府出资购买4套5节铁质卷柜供各村委会使用,村档每年整理归档移交后,可以根据制定的档案管理、借阅、保密等各项制度随时查阅本村档案的管理办法,得到利用者和同行的好评。
农村档案工作跃上新台阶之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明显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