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快要到了。今年的清明节与往年不同。从今年开始,国务院将清明节作为法定假日,毫无疑问,将会有更多的人重视和参加清明扫墓祭祖活动。每当清明之际,偕家人到墓前祭奠,缅怀先人,寄托哀思,早已成为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民俗。然而,近些年来有些地方的清明祭祖活动越来越变味,风气越来越不正。
一些钱包鼓起来的人,借清明祭祖之际,大操大办,以尽“孝道”。他们有的成捆地烧纸钱,成箱地放鞭炮;有的请风水先生,大兴土木,为祖先营造豪华阴宅;有的请“道士”,做“道场”,为祖宗祈阴德,为子孙求荫庇。有的人尽管手里钱不多,为了免落不孝之名,就是借债也不得不跟着干,以致把一个天清地明的好时节闹得乌烟瘴气,不仅污染空气,也污染着社会风气。
衣锦还乡,光宗耀祖的旧传统观念在当今社会的典型表现之一便是“公车祭祖”。每逢清明节,为数不少的大小干部,都偕家眷坐着公车到祖宗坟前“潇洒走一回”,一些高档公车纷纷往来于城乡之间。
清明节不清廉,这种现象不仅愧对祖先,也败坏了党风民风。在党和政府决心加大反腐倡廉力度的今天,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廉政清白,公私分明,在扭转不良风气方面带个好头。
至于清明祭祖革新方面,据一些媒体报道的新经验,清明祭祖可用三种办法替代:
一为“花祭”:不烧纸钱不放鞭炮,一束鲜花献墓前。或于先人墓前默坐以寄哀思,或向子孙讲述祖上美德以励后人,既文明庄重,又典雅节约。
二为“树祭”:借扫墓之际,在墓旁栽棵树。一人栽下一棵树,众人留下一片林。给清明节留下一道亮丽的风景。
三为“遥祭”:身在百里千里之外的人们大可不必风雨兼程地赶回故乡上坟祭祖,只在清明那天到郊外或就在家里摆一束鲜花,斟一杯美酒,望家乡遥而祭之。这样既可免长途奔波之劳,又可避“公车祭祖”之嫌,也不忘对先人的缅怀与祭奠。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