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辉的药铺,有义升堂、世一隆、东亚生、马家药铺、贺春药铺、李先生药铺等六家。当时除有一家很小的西医诊所外,百姓看病全靠中医中药。义升堂名气最大,既有兽医给马治病,又请坐堂先生给人看病。有位坐堂先生叫王知山,早年叫王纯乐,民国初年曾担任过县劝学所所长,后来还当过小学校长,听说“爱辉历史三百年,东临黑龙江,西枕兴安山……”这首校歌还是他作词呢。
饮食行业在当时毫不逊色,仅是挂双幌的馆子就有两处。所谓双幌,是可包办酒席的大饭馆的标志。其中一家是宴英楼,地处两条热闹大街的交会点上,地理位置很好。另一家是聚春园,位于二道街的交叉口上,所处位置极好。两家生意都不错,几处分散的小饭馆也都有干头。值得一提的是田玉明小馆,品种齐全,手艺又好,数量足,质量佳,价格实惠,深受顾客喜欢。张录小馆的大煎饼摊多少卖多少,顾客十分称赞。
此外,兴源茂、天成庆两家文具店、金兰斋点心铺、李旺菜床子、梁家、于家理发店、田家、杜家成衣铺、宋家画铺、“玻璃刘”的玻璃店、张金龙面包红肠店、李家豆腐坊、大德栈等,都是当年在册店铺。
爱辉的商业区,由于生意兴隆,人口密集,街面上显得格外红火。在平时,大街上来往行人不断,一到年节更是人挤人、肩碰肩,热闹非常,就像现在城里人早晨逛早市一样。
需要回答的问题是,爱辉的闹市为什么在城外?我听老人们说,曾经一把大火把老爱辉烧成灰烬,变成一片废墟。老百姓跑回来之后,不少人为了抢占江边码头,摆摊设点做买卖,急着搭窝棚、盖房子,就在这一带发展起来了。这种说法对不对﹖我不敢完全相信,还是请研究爱辉史的同志们回答吧。
当前爱辉的繁荣,是我童年前期及其以前的事。自从太平洋战争暴发以后,光景一天不如一天,日伪垮台前夕,各种物资极端缺乏,百姓生活极端困苦,大小各类商店非常萧条冷落,到后来支持不住了,大多数都纷纷倒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