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江县伊拉哈镇的刘胜国通过外出打工,积攒资金,2006年又重归故乡创业,带领众乡亲共同致富。
今年42岁的刘胜国家住嫩江县伊拉哈镇新化村,高中毕业后,在新化村任民办教师,2000年下岗回家。下岗后的刘胜国很失落也很苦恼。他不甘于过穷日子,带着对新生活的渴望,2000年的春天刘胜国踏上了外出打工之路。
2000年的3月1日,刘胜国在大连市宏洲种植业有限公司从事食用菌栽培。为了在公司站住脚,他一天12个小时泡在大棚里认真观察滑子蘑等食用菌,了解食用菌的生长习性和栽培技术,经过3个月的刻苦努力,刘胜国的技能越来越娴熟,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赏识和重用,担任了公司食用菌厂的技术员,一年后,又被提拔为公司的技术员兼业务主管。在宏洲种植业有限公司工作了6年的时间,他的纯收入达到15万元。2007年,他带着6年打工的收入踏上了返乡的归程,决心在家乡发展食用菌栽培,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创业的路是艰难的。回乡后,刘胜国创业心情迫切,却苦于找不到适当的场地。在镇村干部的协调和帮助下,刘胜国等9户有志于从事食用菌栽培的农民,以每栋1500元的价格承包了九三局绿化蔬菜园区的24栋大棚。
九三绿色蔬菜园区内的大棚,质量好,承包费用低,每栋占地面积300平方米,还有50平方米的人居住宅,非常适合搞食用菌栽培。有了场地后,9户农民成立了由刘胜国牵头并任技术指导的食用菌栽培协会,实行集体承包、统一销售、分户经营、独立核算,他们开始大刀阔斧地干了起来。
他们生产的滑子蘑一年两季,每季出蘑1.5万斤,质优价优,销往吉林延吉市、辽宁大连市、庄河市、河北承德市、平泉市,再经过深加工后,出口到日本、澳大利亚、意大利、韩国等国,销售渠道顺畅,市场广阔,每栋大棚当年毛收入达到6万元,每户纯收入5万元,人均增收1.2~1.5万元,效益相当可观。
以刘胜国为首的9户农民在绿色蔬菜园区栽培食用菌获得空前的成功,使得新化村和其它村越来越多的村民把致富的目标定位在食用菌栽培上,伊拉哈镇的领导也感受到在九三绿色蔬菜园区进行食用菌栽培是实现劳动力转移和提高农民收入的好渠道,现正在运筹30栋棚栽食用菌工程,近期内将全面启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