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目前正在我市各地稳步扎实地开展。
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生产是主旋律。近两年来,我市农村尤其是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有目共睹。但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少数地方尤其是边远村屯则变化甚微。究其原因,一是乡镇领导对此认识不足,二是经济上投入不够。
应该看到,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群众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追求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愿望更加强烈,追求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的愿望更加强烈。所以,各级农村干部一定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扎实做好农村文化工作,使农村的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推进。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应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我市近两年来整合农村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采取了多种形式,大力培训新型农民。两年来共举办培训班6120场次,培训56万人次,有些地方还利用广播、电视开展各种讲座。这些做法都很好。但据了解,多数培训班地点还局限在乡里、好一点的在村里,这就使一些农民失去了参加培训的机会。培训的内容大多还局限于种养技术,农民对“市场经济”、“电脑网络”等方面知识的渴望还得不到满足。希望能有更多的农业专家和文化教员走进村屯,让更多的农民接受到科技文化等多方面的培训。
文化大院活动在我市农村开展得比较广泛,也普遍受到农民的欢迎。劳动闲暇,农民朋友凑到一起吹拉弹唱,扭扭秧歌,其乐融融。这就是我市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是我市农村的特色文化。但目前各地农村文化大院活动开展的不够均衡,有的文化大院活动开展的不经常。有的地方参加活动的人数少。各级农村干部要积极探索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开拓农村文化建设的新途径,使我市农村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一样大步向前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