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在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获悉,两年多来,我市按照这一总体要求,上下齐心协力,积极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市新农村建设总投入达10.6亿元。在生产发展,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城里人帮乡下人试点村变化大
我市编制的《黑河市新农村建设规划》,确定了6个乡(镇)、75个行政村,作为省、市级新农村建设的试点乡村,有些县(市)还确定了县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通过有关部门的积极向上争取,省军区、省公安厅、哈尔滨海关等14个省派单位与14个试点村结成帮建对子,实行定点帮建。市新农村办组织30个单位,各县(市、区)组织了308个单位分别与试点村结成帮建对子,进行定点帮建。两年来,省、市、县共落实帮建资金或物资折合1400万元。
全市争取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专项资金1382万元,着力推进了试点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开展了道路畅通、饮水安全、康居家园、改善环境等工程建设。2007年试点村通村道路已硬化94.4公里,村内街路已硬化51.68公里,修建排水边沟19.9万米,自来水入户3271户,打农田抗旱水源井819眼,建沼气池348户,建砖瓦化住房625户面积68407平方米,四旁绿化53万平方米,植树18.2万棵,设置垃圾箱195个,改厕1084户,改厨665户,改圈541户。建文化室15个,建体育活动场所25个,建卫生所9个,试点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73.3%,固定电话入户率达到56.2%,彩电拥有率达到99%。
2007年,预计试点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3858.4元,比上年增长10.1%。
以项目建设为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全市多渠道筹措资金,着力推进了道路畅通、农机化、饮水安全、康居家园、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道路畅通工程。两年来,建设农村公路2246.6公里。仅去年全市就投资4.66多亿元建设农村公路1528.4公里,接近前4年建设里程的总和。农机化工程。全市从2006年开始,实施三年建设154个农机合作社计划,目前已建设98个,投入资金1.63亿元。全市大力更新农机装备,去年投入资金8230万元,购进大型农业机械828台,其中100马力以上的大型拖拉机215台,配套农具498台,大型联合收割机115台。农田水利工程。两年来,全市打各类抗旱井1991眼,修复增加小水源工程73处,增加抗旱设备954台套。去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44.15万亩,累计共打农村饮水井56眼,新建饮水安全工程34处,新增受益人口1.62万人。康居家园工程。全市编制完成了10个乡镇总体规划和70个行政村的建设规划。完成新建、改建农村砖瓦化住宅51.68万平方米。
完善社会保障培养新型农民
我市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户”供养和特困户救助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全市农村有3.66万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有8.1万人参加了养老保险。2007年又投资3581万元,续建和改造农村中心敬老院6处。两年来,我市农村新修建乡村卫生院所、计生服务站48个,扩大了新型合作医疗覆盖范围,全市有50.2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合作医疗的比例达到93.23%。
我市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注重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有关部门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采取了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培训。两年来共举办培训班6120场次,培训56万人次;举办电视、广播讲座32场次,咨询6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0万余份。在广泛培训农民的同时,努力建设致富带头人队伍。全市共有致富带头人249人,致富带头人标兵69人。去年投入培训资金300多万元,举办各种培训班596期,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32627人(次),组织264名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党员外出考察11次,收到了良好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