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播种的季节。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去年虽然我市遭受了50年一遇的旱灾,但农业增加值实现38.7亿元,增长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947元,增长12.6%,农业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农民的种地积极性空前高涨。
在2月27日召开的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市政府明确提出,要推进备春耕生产工作上档次、上水平,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基础。并要求把备春耕生产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牢牢抓在手上。
那么今年我市的备春耕生产进展情况如何?有什么特点?存在哪些问题?
日前,记者走访了市农委及相关部门。
人勤春来早备耕劲头高
今年我市的备春耕生产呈现出动手早,行动快,进展顺利的良好势头。
农民生产积极性高。以粮食为主的农产品仍保持较高价位,特别是大豆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了53.6%—75%,种植业比较效益显著增加,减免农业税、补贴政策的效应持续放大,这些都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备春耕生产农民热情高、干劲足。
资金充足到位率高。预计全市全年农业生产资金22.97亿元,其中备春耕需要资金15.72亿元。目前全市已筹资金10.88亿元,占春耕需求的69.2%,比上年高出两个百分点。
生产资料货源充足。全市春耕需化肥18.4万吨,仅生资部门全年化肥计划进货6.5万吨,目前已进货3.45万吨,化肥货源充足,能满足生产需求。需农药3653吨,已下摆1720吨,占需求的47.1%。需农膜1038吨,已下摆280吨,占需求的27%。春耕需种子8.96万吨,种子部门已准备种子2.15万吨,占需种量的24%。
秋整地面积大、效果好。全市农村秋整地面积950万亩,比上年增加17.8%,占播种面积的76%。其中深松516万亩,深翻285万亩。达待播状态面积817万亩,占秋整地总面积的86%。
种植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据统计,全市总播种面积1128.46万亩,小麦、玉米、薯类、水稻、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分别增长34.5%、19.3%、46.8%、15.4%、31.5%。大豆面积比去年下降10.8%。
农机具检修、农民培训全面展开。全市已检修大中型拖拉机5570台,占计划检修的50%;检修大中型农具1万多台套,占计划检修的58%。举办各类培训班70期,比上年同期增加7.7%。已培训农民2.81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加8.1%。
存在问题不容忽视
日前我市备春耕生产总体情况较好,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春旱的危险大。据气象部门预报,我市大部分地区土壤湿度正常偏小,北安市和五大连池市的大部分地区以及爱辉区沿江一带均存在旱情。二是生产资料在去年高价位上又有较大幅度的上涨。导致生产投入增加。三是重灾区和贫灾户仍有资金困难。全市有贫灾户2.66万户,缺生产资金14012万元。四是结构调整压力大。大豆价格一直在高位运行,对优化结构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全市备春耕生产正紧锣密鼓进行,面对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大地,各地应克服困难,精心备耕,为今年增产增收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