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2岁的张艳霞,不是什么女英雄,也不是什么女模范,她只是山河农场第三管理区的一名普通家庭妇女。然而一年多来,她战胜了命运带来的痛苦,独自开车、种地、养奶牛,一人撑起一个残缺的家。
1996年初,年仅20岁的张艳霞经亲属介绍,从肇东县农村嫁给山河农场五队的青年职工刘海峰。当时家庭条件并不好,除了一个60平方米的新房外,几乎没有什么别的像样的东西,但她并没有嫌弃,而是坚信:只要肯干,面包会有的,什么都会有的。
由于她的勤劳俭朴,小日子慢慢地好了起来。1998年初,小家庭又喜得一宝贝儿子。
2002年农场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机车、土地全部转让承包到户。丈夫下岗后承包了8公顷土地,由于精种细管,当年纯收入1.5万多元。然而张艳霞并不满足,认为光靠种地还不行,还应该养奶牛,没钱买牛,就从公婆手里赊回了一头奶牛,第二年又借钱买了一台小四轮拖拉机,便于种地和拉饲料。夫妻俩白天侍候地,早晚在家喂养奶牛,一天到晚忙得脚打后脑勺。
由于奶牛数量增多,2005年张艳霞又张罗着盖了一座50平方米的牛圈和仓库。几年来,种地加养牛,年收入2万元左右,除了还借款置农具、建牛圈和日常花销,还有不少存款,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6年5月15日傍晚,丈夫在亲戚家帮工干活回家的路上不幸遇车祸身亡。噩耗传来,家里好像天塌了下来,张艳霞一连几天哭得死去活来,在亲戚朋友的安慰下,为了孩子,她强咽泪水,决定好好地活下来。有人劝她把车和奶牛卖掉,专门种地。这些东西是她和丈夫一起置办起来的,说什么也不舍得卖,她决定自己一人照常干下去,还要干得更好。
又到了中耕季节了,她找人帮忙把小四轮维修保养一番,自己开车下地干活,中耕、喷药,样样在行。白天在地里忙活一天,有时连饭也顾不得吃,回家后还要喂奶牛。有时一人忙不过来,她只好把年迈的父母接过来照料家。一分辛苦一分收获,张艳霞当年纯收入近2万元。
2007年在管理区的照顾下,张艳霞一亩地也未少种,从种到收,她管理得一点儿也不比男人差,既种地又养牛,让全区的男女老少无不佩服。有人问她为什么这么能干,她笑笑说:“其实也没什么,只要有信心和胆量,女人也没有什么干不了的,女人不比男人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