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黑河时政 | 社会新闻 | 政经新闻 | 文体新闻 | 边境旅贸 | 民生新闻 | 新闻纵深 | 黑河概览 | 评 论
时空黑河 | 生态黑河 | 外媒看黑河 | 新闻专题 | 俄罗斯信息 | 电子相册 | 服 务 | 分类广告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2日汛情通报  ·汛期出游安全注意事项  ·哈铁局临时调整加开2对旅客列车 恢复部分线路旅客列车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1日汛情通报  ·教育部15日起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0日汛情通报  ·防汛防灾知识  ·洪水过后需防范皮肤病  ·黑龙江开辟绿色通道 防汛车辆免费通行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19日汛情通报 
  您当前的位置 :黑河新闻网 > 政经新闻 正文
2007中俄贸易:六大特点四大问题 1.18
http://heihe.dbw.cn   2008-01-18 09:35:53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7年1~10月,中俄双边贸易达到393.5亿美元,同比增长41.9%,俄罗斯仍为中国的第八大贸易伙伴。根据俄罗斯海关统计,中国已升为俄第三大贸易伙伴。

  ●特点一中国对俄贸易首次出现顺差

  自中俄两国开展贸易以来,中方一直处于逆差状态,近年逆差呈缩小趋势。2007年,中国已扭转了这种局面,对俄贸易首次出现顺差。

  据中国海关统计,1~10月份,中国对俄贸易顺差达到75亿美元,占双边贸易额的19.1%,且呈逐步扩大的趋势。贸易顺差的形成与中国对俄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

  ●特点二中俄两国经济的互补性进一步增强

  随着两国贸易的发展,双方交易的商品品种逐年增加,交易范围日益扩大。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7年1~10月份,在19大类主要进出口商品中,中国对俄出口货值超过1亿美元的商品共有15类,占总量的79%;自俄进口货值超过1亿美元的商品有8类,占总量的42.1%。

  目前,占俄出口总额60%~70%的燃料能源类商品占中国自俄进口总额的50%左右;而占中国出口额50%~60%的机电产品在中国对俄出口中也占了40%~50%,两国各自的国际竞争优势在双边贸易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特点三双边贸易质量大大提高

  近10年来,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中俄贸易商品结构产生了实质性影响。2007年,俄方以资源密集型产品与中方以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贸易状况已被打破,两国机电产品贸易大幅上升,极大改善了双边贸易的质量。

  ●特点四边境贸易实现快速发展

  2007年1~10月,两国边贸额为70.3亿美元,同比增长20%,占双边贸易额17.9%,占同期全国边贸总额的41%。

  ●特点五服务贸易成两国贸易新增长点

  目前,旅游业成为两国服务贸易发展最快的一个行业。根据中国国家旅游总局的统计,2007年1~10月份,俄赴华游客达到29.8万人,同比增长27.9%,占全国同期外国游客入境总人数的13.4%,俄罗斯排在日本和韩国之后,成为中国第三大外国游客来源国。

  此外,两国在电力传输、通讯服务和金融服务等领域也签署了相应的协议。服务贸易正在逐渐成为两国贸易的一个新增长点。

  ●特点六大力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进程

  为了加快中俄贸易的发展,两国政府通过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大力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进程,力争消除现存的各种贸易和投资壁垒,使两国经贸合作驶入快车道。2007年,两国政府在海关、商检、交通运输、电力、基础电信和金融等领域进行了全面的交流,实施了一系列措施。

  ●问题一机电产品贸易的平衡问题

  2007年1~10月,中国对俄机电产品出口达到81亿美元,进口则为4亿美元,一进一出,相差78.6亿美元。两国机电产品贸易的现状基本反映了两国经济结构和市场需求的特点,同时也体现了各自的国际比较优势。在俄外贸出口中,机器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的出口只占其出口总额的3%左右,而机电产品在中国外贸出口中的比重则高达50%~60%。

  ●问题二边境地方合作水平有待提升

  边境地方合作是中俄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两国边境地方合作主要体现为边境贸易。随着两国经济的发展,拓展边境地方合作的新领域,探讨新的合作模式,已显得异常迫切。

  ●问题三服务贸易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

  目前,中俄两国之间的服务贸易仍处于起步阶段,服务贸易的总体规模比较小,贸易范围狭窄。未来两国在交通运输、电力输送、旅游、教育、环保、油气勘探、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通讯服务、技术贸易、金融和保险等领域还应进一步加强合作,以促进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交通运输和电力合作应成为双边服务贸易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

  ●问题四应加快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进程

  虽然中俄两国在推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目前在通关便利、商品检验检疫、交通运输、商务人员往来以及服务业市场准入方面,无论硬件设施还是制度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双边经贸合作的进一步深化。

  展望2008年中俄贸易走势,预计在两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双边贸易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但同时也会出现一些新的制约因素。

作者: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刘华芹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徐涛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