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辉区张地营子乡小新屯村,中俄界江黑龙江流域有一个神秘而特殊的民族群体,他们身体强壮,头脑聪颖,热爱劳动,乐观豪爽,且能歌善舞。从相貌上看,他们与汉族大有区别,明显带有欧洲人的某些特征:皮肤白皙,眼窝较深,鼻梁稍高,头发黑中略带暗黄,眼睛多为暗褐色。这便是刚刚被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批复的小新屯俄罗斯民族村,该村有华俄后裔48户142人,站全村人口的55%。
张地营子乡小新屯俄罗斯民族村位于黑河与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交界处,距离黑河市区110公里,东临黑龙江,黑呼公路从村里穿过。全村有农户73家,256人,耕地面积4335亩,住房砖瓦化率85%,村内街道全部是水泥路面,有线电视入户率100%。
苏德战争期间,俄罗斯远东地区青年男子较少,许多俄罗斯姑娘在中国找对象,或与在俄打工的中国男子结婚。一位名叫刘文胜的山东人就娶了俄罗斯姑娘安娜为妻,他们为躲避战争,划木排来到黑龙江中方小新屯江边的一个酒店。开酒店的人是刘振发,媳妇也是俄罗斯人。当时,来往漠河和黑河之间,主要是走水路,酒店主要是为当时过往人员提供食宿,并向江对岸的俄罗斯人卖酒和交换日常用品,那时来往人员把现在的小新屯称为二道河子。附近山里还居住着几户人家,分散生活在各个山沟里,有事的时候相互联系,他们大部分都是从山东等单身逃难过来的,通过和江对岸的俄罗斯人交流往来,都娶上了俄罗斯姑娘为妻。很多人家在小新屯留有后裔,其中有李宝全家、兰凤启家、丁淑华家。据刘文胜的三儿子刘祥山回忆,他妈妈曾经告诉他,还有三个俄罗斯舅舅生活在俄罗斯阿穆尔州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附近农村。经过多年的风风雨雨、时代变迁、历史变革,这几家从山里都迁到了黑龙江边,现在的张地营子乡小新屯俄罗斯民族村居住。解放后,来往于黑河与呼玛之间的人员日益增多,水路、陆路交通繁忙起来,路过的外来人员有的相中了这个地方,留下来定居。政府于1955年、1958年分两批从山东迁来移民十多户,成立了现在的小新屯村。
近年来,该村丁淑华在俄罗斯内地定居生活的姑姑丁彩花还来探亲,许多该村的俄罗斯后裔还通过丁彩花寻找到了他们在俄罗斯的亲属。
近几年,在黑河拍摄的电视连续剧《黑龙江三部曲》、《闯关东》等片时,都在小新屯招聘过演员,他们成功的在剧中扮演俄罗斯演员,以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吸引大批的国内外学者前来探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