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对文化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对全面加强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增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报告深刻揭示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当代世界,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长和综合国力竞争的不断加剧,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更加突出。
报告从民族、国家、人民这三个层面来揭示文化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党的十七大报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文化建设战略地位和作用的深刻揭示,把文化建设提到一个空前重要的位置,使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站在更高的视野。
报告明确概括了文化发展的总体目标
报告提出文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建设。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既表现为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的竞争,又越来越反映在软实力之间的较量。“软实力”是中文译名,也译为“软权力”、“软国力”,最初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1990年提出,是同国家军事、经济力量等组成的“硬实力”相区别的一个概念。一般认为,“软实力”是指精神力量,包括文化、制度、价值观念等所谓的软要素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在当今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报告首次提出把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以软实力来描述文化在民族振兴、国家发展、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作用。
报告具体阐明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
十七大报告阐明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并对具体要求做了详尽的阐述,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
报告为我们生动描绘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文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有利于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实现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
报告明确提出了发展和繁荣文化的着力点
报告强调:“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文化权益是公民的基本权益之一,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不仅是社会文明与发展的标志,而且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应有之义。应把发展和繁荣文化的着力点放在维护和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上。报告还提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尽快建立与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报告详尽阐明了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
报告指出了我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新的历史战略机遇期推进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基本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报告还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措施,即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培养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发挥思想库作用,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
二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和谐文化是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文化精神、文化理念。和谐文化属于先进文化,是先进文化中的一个特性、一项内容、一种类型。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在全社会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营造和谐氛围,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思想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筑牢全体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三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报告为我们指明了科学对待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方法:“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提出具体措施是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富资源;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四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报告指出文化创新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坚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判断标准。要大力推进文化观念创新;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带有根本性、长期性,是推进文化创新的关键环节;大力推进文化内容创新,内容创新是文化创新的核心,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大力推进文化形式创新;大力推进文化业态创新。
报告对文化建设战略部署的详尽阐释,使我国文化建设可操作性增强,文化建设的途径得到新拓展,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能力和水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文化建设的论述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规律和前进方向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我们要全面领会十七大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精神实质,牢固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地位作用、发展方向、发展动力、发展目的、发展格局、战略部署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