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嫩江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嫩江县双山镇展新村,距县城45公里,全村耕地总面积1.1万亩,共有253户,总人口1080人。村域经济以种植业为主,畜牧养殖为辅,主要种植作物为大豆、小麦。2005年全村实现总收入31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010元,被确定为省农发办经济联系试点村。自2006年中央两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展新村又被确定为省农业综合开发办扶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近两年来,通过省农业综合开发办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展新村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展新村党支部充分意识到新农村建设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因此,他们主动变“要我开发”为“我要开发”,积极向上争取建设资金,有效利用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致力于低产田的改造。购置旱田注水机10台,修建田间配套涵洞7座,彻底治理涝洼地3825亩,治理水打沟5700余米,大力改善了展新村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了“六统一”。在原有机械力量基础上,村里集体出资购进4台大型机械(1024)和2台大型联合收割机,组建了农机合作社,并将全部机械力量投入到农业耕作中,同时整修了村内沙石路面4.5公里及农田路3公里,保证了阴雨天农机耕作的顺利进行。县农业综合开发办还在全村投资44万元建设了高标准千亩示范农田,实行连片种植、标准化栽培,引进推广良种大豆品系,全面实行测土施肥,保证了稳产,高产。
针对展新村人多地少的实际情况,改变了过去种植业单一发展的格局,变劣为优、变种为养、变单一经营为多种经营。首先是将养殖獭兔项目作为该村重点产业化项目,2006年投资20万元,引进种兔1500只,建圈舍400平方米,购饲料颗粒机2台,铡草机1台,兔笼400个,建仔兔繁育室160平方米,购进防疫接种设备1套,并成立獭兔管理办公室,獭兔养殖初具规模。同时,展新村在县农业综合开发办的引导与支持下,还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小麦资源,合理利用旧房改造,投资30万元新建面粉加工厂,此项目即将投产,预计将安排农村劳动力24人,人均增加收入300元,为新农村的经济发展谋求了一条新的途径。展新村以“科技兴农,畜牧兴家”的发展战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间接带动了农民增收。
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充分利用科技经费,为展新村村民举办了科普技能培训班,聘请专家教授为农民讲课,甚至有的科技人员走进田间地头现场进行指导,通过一系列的科普活动,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改进传统的耕作栽培方式和施肥灌溉技术,增强了村民的致富本领,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同时,还为展新村投资修建了2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购买了各类科技图书150多册、VCD光盘50余本,为农民订阅了党报党刊、农村报等各类报刊杂志,购置了乒乓球台、电子琴等文化健身器材,修建了水泥篮球场。今年,开发办还投入10万元资金修建了村委会办公室和休闲小广场,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了村民的素质,使村民的思想观念、能力跟上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极大地促进了乡风文明。
为了给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营造和谐的自然环境,嫩江县农业综合开发办牵头为其营造了100亩的防护林,构筑了良好的绿色生态屏障;投资60余万元修建了2.5公里的白色路面和1.5公里的乡村路;投资30万元为农民统一修建铁栅栏4000余米、堆砌路边沟2000余米,大大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为了改变原来“脏、乱、差”的环境问题,展新村一是组织村民自治,将门前卫生、道路、花草树木包户到人,形成了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良好风尚。同时又组建了一支环境护卫队,保证村里主街均达每日保洁。二是加大环境建设力度,仅今年就建8栋砖瓦房,共计800多平方米,并投资8万元,将村内8条街道进行了拓宽、取直、铺装,并在两侧栽花、种树,达到了美化、绿化、净化、香化的要求,真正实现了村容整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