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赵倞主抓五大连池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她以知难而进、遇难而解的工作态度,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绩,为五大连池市2004年荣获省委、省政府表彰的“全省劳动力转移先进县”称号做出了贡献。
赵倞在乡镇工作10年,深知农村的实际情况。她从分管的劳动力市场管理、职业介绍、劳务输出工作中受到启发,意识到就业不仅是解决城镇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吃饭问题的具体措施,同时也应是解决农村富余人员贫困人口生存的有效途径,而劳务输出是兼顾城乡两个弱势群体共同脱贫致富奔小康最快捷的增收渠道,于是开始了艰难的起步阶段。首先要转变农民“固守田园一线天”的传统生存观念,逐渐树立起“打工赚钱天地宽”的脱贫致富意识。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赵倞开始办就业简报,跑农贸大集,播用工信息,发劳动传单,开招聘大会,进厂入户地调查空岗情况,搜集用工信息,研究用工动态,洽谈劳务协议。2003年6月,她亲自把32名农村青年送到沈阳金利宾馆做服务员,实现了五大连池市首次赴外省务工人员的有组织输出。同时,她以真诚、坦率的态度赢得了第二批50名服务员的劳务订单,从此开始了五大连池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前期运作。
劳动力转移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同时也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工作任务。在五大连池市劳动力转移办公室成立后,赵倞作为首要人选被抽调到办公室负责市场开拓、综合协调、宣传动员、组织输出、全程服务等工作。在时间紧、人员少、任务多、责任重的情况下,赵倞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无畏和果敢承担起千斤重担,勤勤恳恳地工作着。为考察劳动力市场,她曾四上北京、三上沈阳、二去大连、一进天津,连续一个月未回家。6岁的孩子因无人接送上不了学被送到乡下……为综合协调反馈情况,她写材料、分析劳动用工市场动态,有时一夜写上万字的劳动力转移材料,累病了也不去医院,带着输液瓶仍支撑着接待前来招工的企业领导……为宣传动员组织输出,她去赶乡镇的农贸大集,穿梭在闲逛的农民堆里发宣传单,讲用工信息,解答各种各样的问题;为转变干部观念,她一连十几天到各个乡镇的会场去作劳动力转移专题报告;为创办劳转网站,她四方寻找人才,请示资金;为组织输出,她到近百里外的火车站等到半夜给务工人员买火车票,然后顶着风雪带他们上火车,一夜不睡觉护送他们到务工地;为做好输出后服务,她记烂了务工人员名册,翻坏了协调单位通讯录,耐心接待只因儿子一天未打电话就找上门来的家属,好言相劝只离开家一天就哭哭啼啼的外出打工姐妹……
劳动力转移是涉及千家万户的“利民”之举、“富民”之策,是五大连池市“三分战略谋发展,劳务输出谱新篇”的主题。为了工作,赵倞劳累不歇身,伤痛不眨眼,但外出务工人员一句千里之外的问候,却令她泪满衣襟。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使赵倞深深感受到了作为一名青年干部、青年党员心中那份对百姓血浓于水的深情。“无悔青春为民谋富路,满腔热血对党写忠诚”——这是赵倞写在日记上的一句话,也是她终其一生要实践的诺言。丰富的阅历,风雨的洗礼使赵倞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战线上的一朵“铿锵玫瑰”,在“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旗帜的感召下,在五大连池市“三分战略谋发展,劳务输出谱新篇”的宏伟蓝图中,她兢兢业业地描画着一笔又一笔华光亮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