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始终做到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为重点,努力加强环境治理保护,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教育:全民参与环保
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全民参与环保,是弘扬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我市把全民环境教育纳入目标管理,实行“一把手”工程,由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落实责任制,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全力推进的良好局面。
为使全民环境教育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深入开展,环保部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研究、细致测算,寻求我市全民环境教育工作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制定并下发《黑河市全民环境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全市各级中小学已将环境教育纳入学校课程的学习内容,按规定具体安排学时。加强公益宣传,发挥新闻媒体宣传教育功能,深入宣传建设生态文明全民参与的重大意义。
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全市中小学校深入开展了“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和“环保小卫士”评选活动,现已创建省级绿色学校6所、市级绿色学校12所、市级绿色幼儿园9所。对绿色食品生产户、种粮大户、各种专业户等环境教育重点农户实施有组织的环境教育;在企业开展“推行清洁生产,我为企业献计献策”等环境教育活动。
治理:优化生态环境
我市把环境治理放在首要位置,向污染环境宣战,以蓝天、碧水、静音、洁净为重点,大力优化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了城区环境质量。
实施蓝天工程,治理大气污染。市环保局制定下发了治理烟尘污染的推进措施,黑河市区浴池已经完成更换型煤锅炉3家;居民楼下的饭店全部改成油、电、气灶,现已完成307家的改造;按计划拆除废弃烟囱33根。今年,市第二人民医院、金融宾馆、泰信宾馆并入集中供热管网,供热面积近4万平方米。
实施碧水工程,治理水源污染。我市始终把饮用水源安全作为保护重点,今年,共组织243人进行49次检查,有效地保护了18处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水质达标率100%。黑河市区的自来水净水厂水源保护区划已完成。除孙吴和五大连池风景区外,其他县(市、区完成了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工作,并制定了管理办法。黑河市区、北安市、嫩江县、逊克县制定了《饮用水安全应急预案》。
实施静音工程,治理噪声污染。全市共出动环境监察人员995人次,车辆360台次,有效地控制了建筑施工和建设项目扰民的问题。黑河市区清理临街无加工车间占道生产加工门市54家;共规范清理占道乱摆设摊叫卖4345人次,疏堵结合规范摊位2800个,特别是加强了“两考”期间的检查、治理。
实施洁净工程,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黑河市区垃圾处理厂已完工,市医疗垃圾处理工程正在进行中。黑河市区、五大连池市、嫩江县污水处理工程进展顺利。市执法局对乱贴乱画现象进行了专项整治;市区主要街道重新放置了垃圾箱,对垃圾基本做到了日产日清。
减排:遏制污染源头
我市把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作为推动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切入点,加快推进污染减排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切实将减排工作落到实处。嫩江县辰鹰乳业投资60万元安装一套水污染处理设备,建两个污水处理池;哈药集团三精黑河药业有限公司投入75万元安装污水处理设施;孙吴县亚麻厂投资110万元治理工业废水,减少了废水排放量。
嫩江华夏水泥有限公司污染防治设施已全部安装完成,运行正常。哈药集团三精儿童大药厂污水处理设施已完成,设备正在进行调试。黑河天丝亚麻厂有限公司、五大连池风景区仙池矿泉饮品有限公司完成了消烟除尘设施的安装,目前已投入运行。
积极帮助基层和企业研究污染治理方案、措施。市环保局主动帮助黑河魁星啤酒厂查找问题,研究办法,使该厂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通过进一步指导和管理,使市新兴基础原材料加工区第一期引进的七台工业硅冶炼炉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实施专项检查,打击违法排污企业。我市对全市造纸行业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专项检查,取缔非法生产再生纸的小企业两个。
保护:绿水青山常在
目前全市已建成包括地质遗迹、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系统等三大类别6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24个,总面积达到8067.55平方公里。
我市有关部门在做好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和生态功能区的区划和计划的基础上,着力搞好管理。组建了管理机构、建立了各项管理制度、建立了执法队伍、实施了各项管理措施,切实达到保护的目的。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坚持向上争取、多元投入的原则,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巡护道路100多公里,修建生态环保厕所19座,修筑老黑山护坡4000平方米、游览步道2100米、栈道3700米,完成17个管护站建设。山口自然保护区自己动手建设1.1公顷树种培育基地,自制界碑90块、界桩121块,完成了勘界立标工作。
生态示范区、生态功能区建设稳步推进。目前我市申请国家验收的生态示范区有北安市,已经成为省级生态示范区的五大连池市、嫩江县,明年申请国家验收;孙吴和逊克县被列入省级生态功能区划,功能为黑龙江水源涵养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