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安市立足本地实际,多措并举,注重实效,圆满了完成了历年的军转安置任务,实现了军队、地方、转业干部本人“三满意”。
一、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我市始终把军转安置工作当作一项事关大局的政治任务来完成。每年接到安置任务后,人事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及时编制好分配方案,报请市委进行研究讨论。方案确定后,想方设法尽快地为军转干部定职定岗。针对日益变化的新形势,积极探索,不断创新,采取指令性计划分配、选调考录、自主择业相结合的安置办法,并全面推行了接收安置工作的政务公开,实施“一站式”办理服务,受到用人单位及军转干部的欢迎。
二、妥善安置,大胆使用。本着“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努力把每位军转干部安置到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岗位。对在部队长期从事政治工作的,尽量安排他们做党务工作;对从事军事管理工作的,尽量安排到行政管理工作岗位;有技术特长的,尽量安排对口或比较接近的专业,并为其评聘相应的职称,使他们在本行业各尽所长、各展风采。在用人单位的落实上,优先安排到公、检、法等机关事业单位,使转业到地方的团职以下干部工作安置满意率达100%。另外,对通过实践锻炼表现突出、进步较快的,予以提拔使用。几年来,先后10余人担任副科级以上领导职务。
三、突破难点,排忧解愁。针对转业干部住房难、随调家属难、子女入学难等实际问题,实行了多条腿走路的办法,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人事部门提前协调接收单位及相关部门,切实解决了其后顾之忧。建立了军转干部信息数据库,为30名退休企业军转干部发放了工资、生活补助金;协调计生部门,为6名自主择业的军转干部办理了享受独生子女费手续;会同劳动局,为80名企业军转干部发放供热补贴72000余元。
四、加强沟通,做好维稳。通过举办见面会、联谊会、座谈会、重大节日走访慰问的形式,深入到其家中,虚心听取军转干部的意见和建议,架起了政府与军转干部之间的“连心桥”。同时积极开展了先优典型推荐表彰,回顾战争年代的光荣历史、近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等活动,使军转干部互相学习、促进和提高,有效化解了各种矛盾,激发了转业干部热爱北安、振兴第二故乡的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