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困扰农民的一大难题。在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过程中,这一难题正在化解。
北安市城郊乡胜利村农民肖恩义,患上右腹股沟细胞瘤,去年在哈尔滨做的手术,花费1万多元,通过合作医疗报销2200元。今年6月,老人病情复发,在北安医院又进行手术切除,住院费用达到1.6万多元,是老两口今年家庭收入的三倍。由于合作医疗按规定及时报销6800多元,大大减轻了老两口的经济负担。
64岁的肖恩义说,我有1个儿子、3个女儿,都已结婚单过,都在农村种地,生活也不怎么宽裕。家里有13.6亩地,去年收入2500多元,今年能收入五六千元。要是没有病,生活还可以。这次有病,花了这么多钱,特别是第二次手术,我都不想做了。如果没有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真不知道怎么渡过这一关。
民生村3岁男孩李海洋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今年春天去西安做手术,花费2.7万元。半年后,还要做第二次手术,家里的积蓄都花在了孩子身上。类似这样的大病,过去报销无门,现在最高限额报销可达1.2万元。孩子的父母特别感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据悉,每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只需缴纳10元,用于门诊报销。中省市级财政匹配40元,用于大病统筹。
乡干部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民的关怀,农民真正从中得到了实惠。今年参合率接近95%,受益率达到34‰。
据有关部门介绍,北安市现有常住农业人口112475人,参合率达到91.11%。今年前三季度,共为参保农民补偿医药费172万元,有9820人次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