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华是北安市赵光镇北乐村农民。
采访中,她对记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是北乐药材协会带领我们一家走上了致富路。
刘秀华说,我们这里由于多年连续种植大豆,种植品种单一,很多地块甚至连续近20年没有种过其他品种,产量持续下滑,种植效益一年不如一年。残酷的现实摆在眼前,究竟何去何从,使我们这个本来不算富裕的家庭面临着一次重要的选择。
刘秀华也曾想到过通过中药种植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当时中草药行情虽然看好,但是由于刘秀华家经营规模小,投入低,单产效益不高,所以一直没有发展起来。正当家人一筹莫展的时候,北乐村药材协会于2001年正式成立,协会的惠农政策,老会长的种植经验,村党组织的热诚服务,使刘秀华一家又动了心,决定依靠协会的力量,利用本村有多年种植中草药的优势,搞立体开发,走特色种植之路。在协会的指导下,她加大投入,平贝套种蔬菜,效益会非常可观。当时,初步算了一笔账,亩收入可达3000元以上。
发展的路子定下来了,但是摆在面前最大的难题是农家肥的问题,10亩地药材,套种10亩地蔬菜,大约需农家肥2000多立方米。于是她每天早出晚归,顶风冒雪,到周边农场去拉农家肥,整整一个冬天,每天往返上百里的路程,手和脸都冻坏了。到了开春,终于备足了所需的农家肥。当年10亩地的平贝全部按标准栽植完毕,总投资近4万元,不仅用去了她家的全部积蓄,还背上了一些外债。由于药材需两年后才能收获,需要套种蔬菜才能有收入,就这样又种了10亩地的蔬菜,全家人在一起,起早贪黑,吃住在地里,连种带卖,一年下来,总算功夫不负苦心人,10亩地蔬菜卖了近两万元钱。就这样苦干了两年,把种药的投入收了回来。
2003年,到了她家平贝收获的时节,出乎意料的是,平贝开始涨价,由原来的10元钱一斤涨到了20多元,这使得亩收入一下达到1万多元,10亩地收入近10万元。刘秀华当年租了一块地,又发展了10多亩地,高价一直持续了两年,使刘秀华彻底翻了身,一跃成为村里的富裕户。虽然近两年平贝效益下滑,但还是远远超过其它物。刘秀华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一直发展到现在的50多亩,总值超过30万元。2007年,她收获平贝12亩,收入4万多元,加上立体种植的其它作物,总收入达13万余元。
在药材协会的扶持下,刘秀华富裕起来,可是,看着周围的姐妹很多还不富裕,由于不懂技术,不会管理,眼看着好项目干不起来,她就和家里人商量,每年拿出一些种栽,扶持几户贫困户,先赊给他们,有了收入再还本,这样几年下来,已有十几户乡亲在她的扶持下,先后脱贫致富。
刘秀华说,有北药协会的爱心支持,北乐的农民一定会迎来共同富裕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