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是十七大报告中的重大亮点,它是十七大报告中的重要新名词。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新。它既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又是我们党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它的框架结构主要包括理论精髓、理论主题、理论核心、立论基础和基本理论这五个方面:
——理论体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内容,是中国共产党人全部科学理论和实践活动的思想基础,也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的思想原则和科学精神。
——理论体系的主题是发展。这个主题的确定是由历史发展所决定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围绕发展这个主题展开的,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战略思想也是围绕发展这个主题展开的。正是通过发展这个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发展与现代化的实现、民族的复兴联系在一起,把中国的进步与世界的发展联系在一起。
——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以人为本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论基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初始阶段。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依据,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就是不断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化认识什么是初级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
——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包括: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矛盾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社会主义和平发展论、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论等。
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风雨检验,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978年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新理论新思想的宣言书;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思想解放的宣言书。江泽民同志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变化基础上形成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基础。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在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发展阶段,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改革开放以来,由邓小平开端,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始终面对并深入探索研究的重大问题,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问题,对象一致、主题一致,这些形成于不同阶段的理论创新成果,同属于一个理论体系。这就从一个理论体系内在的逻辑结构上揭示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三者之间是一脉相承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脉”就是必须牢牢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
这一理论体系是充满生机活力的,要保持这种生机活力就必须不断注重和坚持改革创新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吸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时代在发展,实践在变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进程时刻都在产生出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从而呈现出一个个阶段性特征。一代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都肩负着既坚持这个理论、更要顺应客观实际创新发展这个理论的历史责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开辟了这个体系的新境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个体系,科学发展观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科学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面对共同主题又侧重探索不同重大问题,既有独特贡献又紧密相连,构成一个随着新的实践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