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连池市有一位备受广大中小学生欢迎和尊敬的校园义务宣讲员,他虽高龄76岁却焕发着青年人一样的活力,能写、能讲、能唱,为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奔走城乡、呕心沥血。他就是五大连池市关工委老干部报告团团长、优秀“十大员”张太勤。
上世纪90年代从五大连池市党史研究室主任岗位上离休的张太勤,身体硬朗、性格豁达。自从2004年受聘担任五大连池市关工委老干部报告团团长以来,他融身于广大青少年中间,对关心下一代工作充满热情和干劲,并团结报告团的同志们不断创新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张太勤曾经从事过学校教育工作,拥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几年来,在新时期的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实践中,他摸索出一套“尊重历史、结合实际、强调实效”的宣传教育模式,使关心下一代宣传教育活动更加生动新颖,更加富于社会意义。
2005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宣传活动期间,为了给高级中学学生做好《勿忘历史、珍爱今朝,争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报告,张太勤一面搜集地方抗日斗争史料,一面深入学校和学生中,了解他们对当年抗日斗争历史的掌握状况、对五大连池市抗日救国斗争历史的认知程度,根据受众所需认真组织报告材料。在报告会后,他又跟踪问效,动员学生们写心得,还参与一些班级的座谈。同学们纷纷表示,不忘屈辱历史,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将来要做国家有用之才。张太勤报告中的主人公吕友烈士的曾孙,在听了报告后说:“我今天听到报告后,心情很悲愤、很激动,我们青少年一代要多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一定牢记先辈血写的历史,立志进取。”
为了加强报告的可靠性与针对性,几年来,张太勤与报告团成员在研讨和撰写报告讲稿中,总是想尽办法多方搜集和查找现实资料,用事实说话。张太勤了解到建设乡一位叫孙东雪的中学生,为了援救意外落水的同学而献身的事迹。还了解到,有一位母亲因为家庭贫困,每周给读高中的儿子烙36张发面饼作为一周伙食,儿子不畏困难、奋发苦读,最终被哈尔滨工业大学录取的感人事例。张太勤经过深入了解和细心整理,把这两件事作为讲稿《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知荣明耻,争做“四有”新人》的重要素材,通过广泛宣讲,在中小学生中引起强烈共鸣。
张太勤对自己的要求,从来没有因年高而放宽。他认为要当好报告团长,必须坚持做到“三勤”,即要“脑勤”、“腿勤”和“笔勤”。这也正应了他的名字。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是为“脑勤”。张太勤认真学习掌握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有关文件和上级指示精神,按照工作重点和实际需要精心规划全年工作。为了增加报告讲稿的生动性、真实性、和感召力,他经常骑上自行车深入街道村屯、机关企业,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此外,他常常到每位报告团成员家中就一篇报告讲稿的中心内容、结构形式等同大家交换意见、研究讨论,再交关工委主管领导审稿、定稿,确保讲稿精益求精。张太勤组稿、撰稿、改稿兢兢业业,而且多年来笔耕不辍,新闻、文学、史实传记样样上手,是为“笔勤”。由于全年工作规划早已烂熟于心,张太勤总是为活动开展打足提前量,认真撰写讲稿。无论活动规模大小、层次高低;张太勤都认真对待,必须反复讨论、修改、润色,绝不容把一点疏漏留给受众。
3年来,张太勤始终以只争朝夕精神忘我工作。先后协同老干部报告团的同志们撰写了《饮马河桥战斗奏凯旋,革命战斗精神代代传》、《以崇尚科学为荣,勤奋读书向科学进军》、《牢记抗战历史,培养爱国情操,立志报效祖国》等十余篇报告讲稿、做报告12场,直接受到教育的青少年近万人,每场报告都得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