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黑河时政 | 社会新闻 | 政经新闻 | 文体新闻 | 边境旅贸 | 民生新闻 | 新闻纵深 | 黑河概览 | 评 论
时空黑河 | 生态黑河 | 外媒看黑河 | 新闻专题 | 俄罗斯信息 | 电子相册 | 服 务 | 分类广告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2日汛情通报  ·汛期出游安全注意事项  ·哈铁局临时调整加开2对旅客列车 恢复部分线路旅客列车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1日汛情通报  ·教育部15日起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0日汛情通报  ·防汛防灾知识  ·洪水过后需防范皮肤病  ·黑龙江开辟绿色通道 防汛车辆免费通行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19日汛情通报 
  您当前的位置 :黑河新闻网 > 黑河时政 正文
五大连池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写实 10.11
http://heihe.dbw.cn   2007-10-12 09:35:29

  几年来,五大连池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执政为民”的工作思路,深入实施特绿色农业和矿泉旅游兴市战略,市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2006年,五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0.7亿元,年均递增1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4705元,年均递增11.9%,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180元,年均递增10.6%。

  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

  五大连池市把招商引资,作为增强经济发展动力的有效举措,抓招商、上项目、育产业、促发展。几年来,共引进项目107项,共引进资金10亿多元。

  依托资源优势,重点落实矿泉系列产品开发、农林产品深加工和旅游配套产业开发项目的招商,积极引进各类投资和经营主体。通过为投资者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先后引进了投资6亿元的温都水乡国际旅游接待中心及地热开发项目、投资1.41亿元的二龙山马铃薯精制淀粉加工项目、租赁山口水电厂经营项目、投资3000万元的苏达水生产加工项目和投资2000万元的矿泉功能米生产开发项目等一批重点招商项目。

  今年还达成了韩式酱生产项目、实木家具生产项目和铅笔厂建设项目等24个意向性项目。对外贸易实现进出口额5696万美元,为五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农村建设呈现新气象

  五市新农村建设共投资3000万元,完成了11个试点村总体规划、经济发展规划,新增绿化面积14.5万平方米,硬化村巷道31公里,维修、新建“四室一院”1200平方米,自来水和有线电视入户率分别达到80%和70%。种植特色、绿色作物85万亩,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0处达15万亩。新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7个。全市存栏奶牛、肉牛、肉羊分别为7086头、2.43万头、11.99万只,各类养殖专业户发展到1029个,狐、貉等特色养殖存栏4000只,实现畜牧产值1.58亿元。三年来全市累计转移劳动力4.4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亿元,劳务输出基地发展到56个。目前,林产经济发展好风正劲,培育地栽木耳50万袋,杏孢菇、猴头各10万袋,种植的100亩林下参长势良好。

  场市共建取得新突破

  五大连池市加强与周边农场共建双赢,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共同发展。与农垦北安分局共同研究出台推进场市共建实施意见和共建工作方案,把提高农民和农场职工生活水平作为工作目标,依托农垦企业大农机数量多、农技水平高、龙头企业强、经济实力雄厚和地方农业服务市场大、劳动力充足、合作领域广阔的优势,促进场市双方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实现资源、技术、劳动力等要素优化组合和区域协作,促进“块状经济”向“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格局。

  通过开展场市共建与周边农场建立了良性互通、互动、互助的协作关系,实现了在农机跨区作业、在农业技术上交流、在土地资源上共享、在劳务经济上合作。每年农忙季节,到农场打短工的农民累计近2万人次。通过地方劳务输出平台帮助农场转移输出下岗(待业)职工1571人。同时全部免除了场市双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和借读费。

  社会事业得到新发展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近三年来全市楼房新建面积29.5万平方米。投资1225万元进行了城区道路沥青罩面、人行道升级改造、绿化亮化、给排水、青山公园灯光休闲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城区楼房全部实现集中供热,城市服务功能、文化品位和整体形象明显提升;投资3730万元、总长140.7公里13条通村路投入使用;五市通往外地的主要公路全部为白色路面。

  人民生活得到有效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3.9平方米,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达到49.2%。发放下岗职工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194万元,投放再就业资金682万元,2100多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农村低保工作全面启动,城镇低保资金按时足额发放。提高了职工个人医疗账户资金匹配比例,开展了职工大额医疗补助和贫困农民医疗救助工作,减轻了群众医疗负担。农村扶贫开发、“扶贫解困送温暖”等活动深入开展,有效解决了城乡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困难。

  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投资3000多万元加强了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高级中学、职教中心和第一中学等新建教学楼投入使用,有效解决了“大班额”和硬件条件差等问题,城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农民参合率达到85.85%。新建的市体育馆和广播电视中心投入使用,有线电视实现全覆盖,丰富了群众文化体育生活。计生、科技、通讯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作者:林松涛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徐涛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