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孙吴县紧紧围绕“沙棘立县、牧业强县、工业富县”的战略目标,以项目建设为依托,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乡环境,推进社会进步,全面建设和谐、发展的新孙吴,取得丰硕成果。
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
2004年以来,共引进和建设各类项目104个,其中:农林产品加工项目18个,资源开发项目6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6个,社会事业发展项目24个。其中超亿元的项目3个,千万元以上的项目19个。今年,随着二门山水库并网发电、胜山要塞旅游景区开园、阳霖集团落户孙吴,孙吴的项目建设实现了新突破。
二门山水库复建工程,是一座以防洪、发电、供水为主,兼顾旅游、灌溉、改善环境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型水利枢纽工程,年平均发电量可达460万千瓦时,现已实现并网发电。同时,该项目将保护区内城镇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农堤提高到30年一遇,农田保护面积达到4万亩,预计防洪效益可达143万元、供水效益1279万元、补偿灌溉面积5.07万亩、灌溉经济效益926万元。
胜山要塞旅游景区经过三年来的建设,初步建成了集爱国主义教育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观光景区,现已开园接待游客。
沙棘综合开发已完成投资3590万元,建成了960亩的种苗繁育基地、8万亩的栽植基地及沙棘饮品厂和沙棘制品厂。今年,又租赁了农垦九三分局荣军农场沙棘基地2万亩和生产加工车间,初步形成了繁育+栽植+加工+研发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目前,阳霖集团孙吴联凯大豆加工、1000万元的沿江獭兔养殖、正阳钼矿开发等新建项目快速推进。三精药厂、德全亚麻、盛泰煤矿、茂田牧业、鑫磊石材等项目运营良好。热电联产、大石门水电站等项目建设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以“沙棘、油、药、水、麻”为重点的工业产业结构框架基本形成。
在项目建设的牵动下,孙吴县域经济呈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2003年增长了40.1%、5.2%、165.8%、27.6%、65.9%;今年上半年,全县生产总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5.3%、10.3%和5.1%。
城乡环境得到新改善
近年来,孙吴县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城乡环境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2004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4.1亿元,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城区道路整体改造,建成了城区五横十五纵的主体框架路;拓宽了202国道支线,美化了重要连结点;绿化、亮化了城市,累计植树5.5万棵,栽花40万株,种植草坪2万平方米,改造并安装路灯、广场华灯、交通信号灯1630盏;新建站前、文化、人民广场3.7万平方米,新落成的1.8万平方米的人民广场成为这个城市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建成了孙沿线、群奋线、孙卧线等4条139公里通乡公路及完成了辰清、沿江3条9公里支线和53公里通村路硬化工程;完成了城市一期、二期给水改造工程,供水能力由原来的5000吨/日提高到1.5万吨/日,净水、送水等设备实现电脑自动化操作,原水实现二次净化、一次消毒处理,出厂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城乡居住环境得到较大改观,三年来,新建楼房面积13.5万平方米,城镇人均拥有住房面积18.35平方米。新增农村住宅面积16万平方米,住房砖瓦化率58.12%,人均住宅面积达到16.56平方米,道路铺装率100%,人均绿地面积3.65平方米。
孙吴县的公共设施日臻完善,广电事业长足发展,已建成了长达900公里有线电视光缆,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8%。电网趋向布局日趋合理,供电质量明显改善,极大地满足了工农业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
社会事业取得新发展
孙吴县高度关注民生,加大社会事业项目建设投入,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
2004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5700万元,新建了县第一中学实验楼和综合楼、第二中教学楼、第三中教学楼和食堂宿舍楼、第一小学教学楼和县农村中心敬老院、中医院、疾控中心,完成了14所中小学校和9所乡镇卫生院改造。近日,孙吴县人民医院新院址又开工建设,就医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孙吴县还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工作,有效解决民生问题。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参合率达到92.6%,有效缓解了3.6万名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快推进了农村低保和城镇低保提标工作,城乡低保人数达到4844人,今年上半年就发放低保资金280万元;积极组织实施城市“一帮一”和农村结对子扶贫济困活动,发放救灾救济和扶贫资金421万元,4000多名贫困人口得到有效救助;不断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上半年,发放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47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