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爱辉区遭受了严重的夏伏连旱。面对严峻的旱情,爱辉区委、区政府周密部署,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切实抓好减灾增收工作,以最大限度降低旱灾造成的损失。
面对严重的灾情,爱辉区立即成立抗旱救灾工作组和减灾增收工作组,全区28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区直69个包村单位的干部,积极深入到抗灾第一线,指导和服务抗旱工作。据最新统计,全区共投入减灾增收资金2490万元,抢打抗旱水源井1434眼,启用已有的抗旱设施3077台套,扩大灌溉面积18万亩,发射增雨炮弹453发、火箭67发,有效缓解了旱灾。爱辉区为了实现种植业损失牧业补、农业损失副业补,相继出台了多项支持抗旱、鼓励生产、促进增收的扶持政策和办法。对农机管理费、驾驶证审验费及进城务工农用机动车收费施行缓减免。对畜牧业养殖户在贷款、实施冻配、发展青贮饲料等方面给予适当补助,出资119万元设立了区畜牧业发展基金。林业局的冬季抚育伐生产及交通局的通村公路建设优先雇用各地农民。对贷款将要到期或未到期的农户办理展期。对农民工进行免费技能培训,对外出务工的贫困户给予适当的交通补贴等多项优惠政策。
爱辉区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使每个受灾户通过副业生产实现收入新增长。依托资源、地缘优势,鼓励农民适时采集蕨菜、都柿、药材、木耳、蘑菇、榛子等山产品。截至目前,山产品采集已经实现收入1780万元。引导农民利用国家及区出台扶持畜牧业发展政策的有利契机,养殖生产周期短、见效快的生猪、家禽以及特色畜禽项目。目前,全区生猪发展到13000头,发放补助资金39500元,大鹅、兔养殖量分别达到1.5万只和1.2万只。积极引导农民外出务工。目前,全区已与省内外46家用工单位开展劳务对接,召开用工企业劳务招聘会3次,签订就业岗位1856个,已有组织地输出劳务856人,其中四嘉子乡大乌斯力村赴俄种地、打工32人,年收入每人每年约2万元左右。同时鼓励农民开办小粉坊、小豆腐坊、小酒坊、发展塑钢门窗加工、运输等副业生产项目。同时,还充分发挥专业协会组织的作用,鼓励农民搞好农产品收购贩运,活跃销售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