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黑河时政 | 社会新闻 | 政经新闻 | 文体新闻 | 边境旅贸 | 民生新闻 | 新闻纵深 | 黑河概览 | 评 论
时空黑河 | 生态黑河 | 外媒看黑河 | 新闻专题 | 俄罗斯信息 | 电子相册 | 服 务 | 分类广告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2日汛情通报  ·汛期出游安全注意事项  ·哈铁局临时调整加开2对旅客列车 恢复部分线路旅客列车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1日汛情通报  ·教育部15日起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0日汛情通报  ·防汛防灾知识  ·洪水过后需防范皮肤病  ·黑龙江开辟绿色通道 防汛车辆免费通行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19日汛情通报 
  您当前的位置 :黑河新闻网 > 文体新闻 正文
黑河人心目中的好医生—于杰 9.12
http://heihe.dbw.cn   2007-09-12 09:17:15

  今年3月中旬北京“两会”召开期间,新华社播发了一篇“人民的好医生好护士,你在哪里?——政协委员‘现身说法’呼吁狠抓医德医风”的通稿。

  一些老黑河读完这篇文章之后,不约而同地想到自己心目中的好医生、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原普内科老主任、现专家门诊大夫于杰。他以其精湛的技术,高尚的医德,赢得了广大社会和患者的尊敬和信赖。

  ●感动得患者妈妈磕头谢恩

   于杰担任普内科主任期间的一天中午,他正在家中吃饭,突然有一个人闯进屋里说:“这是于主任家吗?请于主任马上到医院抢救我家的病人吧,要不行了。”

  他随来人大步流星赶到诊室一看,来自孙吴县的这位男患,意识不清,频频抽搐,嘴角流血,呼吸不均,发着高烧。经检查,诊断为癫痫持续状态,合并肺内感染、呼吸衰竭,生命处于垂危状态。

  为了从死神手中抢救这个病人,科里当即成立了医疗小组,全力以赴地行动起来。经人工冬眠、止痛、抗感染、降颅压以及人工呼吸等一系列措施抢救,两三天后,病人意识开始清醒起来,抽搐停止,呼吸逐渐转为平衡,瞳孔恢复正常。已经三天三夜没离开病房的于杰不辞辛苦,深深地感动了患者的母亲。20多天之后带着痊愈的儿子出院时,老太太一下子跪在地上说:“于主任,谢谢您救了我的孩子,这大恩大德我们什么时候也忘不了!”

  此后的几年间,康复的病人每次来到黑河,都要到医院探望一下使自己获得第二次生命的好大夫。

  对于杰说来,在他半个多世纪的临床治疗经历中,类似这样忘我抢救病人的事不胜枚举,因此他曾多次获得医院优秀共产党员,市先进工作者,市百名优秀工作者、市公费医疗管理先进个人,省健康教育先进工作者等称号。1996年荣获了黑龙江省劳动模范荣誉。次年以62岁的高龄荣获了国防部授予的全国征兵先进工作者称号。

  由于他坚持刻苦钻研医术,先后在省及国家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连续15年担任地区征兵体检复检组主检,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是患者心目中的医技、医德双馨的好医生。

  ●鄂伦春同胞心目中的“神医”

  在爱辉区新生鄂伦春民族乡的鄂伦春人心目中,于杰被奉为“神医”。

  这源于30多年前。当时在地区人民医院工作的于杰,是与夫人一起于1960年在中国医大毕业的主治医师,响应毛泽东“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他于1968年毅然携同夫人,下放到边远山区的鄂伦春民族乡安家落户,在卫生院工作的4年间,挨家逐户送医送药,送卫生宣教知识,彻底改变了这个民族同胞的村民讲卫生、改水防病治病、培养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

  就在他初到新生乡头几天,一个鄂族青年来到卫生院,说家住20多里之外的鄂族吴明雷老大爷,身患重病,发烧一个多月,呼吸困难,不能吃饭,人非常消瘦,要求往诊。

  由于他是第一次骑到马背上,心中一直战战兢兢,但因为救病人要紧,他甘冒被摔下马背的危险,同接医人一起赶到了患病老人居住的小马架子屋里。

  经过对半卧在火炕上,呼吸非常急促,口唇发绀的病人检查,发现右侧胸腔大量积水,可能是结核所致。当时,这个鄂伦春民族定居点的医疗条件极差,不仅没有X光机,更无胸穿针设备,为了抢救病人只好“土法上马”,在担任儿科医生的妻子配合下,用自己使用的听诊器的胶管,改制成一个非常简单的穿刺针,用做饭的笼屉消毒后,给病人排放胸水。经一个月治疗如愿把病人治愈。

  有一年村子里流行起腺病毒肺炎病,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一共有十多个人,可乡卫生院没那么多床位。为了使患者得到有效治疗,他同妻子一合计便决定把自己的家辟做病房,把几个重患收到家中诊治。夫妻俩既当大夫又当护士,把全部精力都投放到精心治疗上,直至十几天后,13名鄂族病人痊愈出“院”。

  于杰以忘我的医德、高超的医术赢得了鄂伦春同胞的尊敬和信赖。一到冬天,特别是天降大雪的隆冬,下班回家经常看到的是不知是谁送来的野猪肉、狍子肉,还有野鸡、野兔等猎物。

  1973年,当组织决定调他回黑河地区医院任内科主任的消息传出后,乡里为之沸腾了起来!鄂族老乡一家家来到于大夫家,这家人走,另一家人又来到。大冬天,从20里地以外,坐马爬犁,带着狍子、野猪、野鸡、野兔,表达他们对于大夫的感激心情。一位60多岁的老乡拉着于大夫的手说:我们永远记住你,你回黑河,我们有病到黑河去找你,你可别怕我们麻烦你,你是神医啊!什么时候走,我们全乡人送你!你要多回来看我们。

  为了不伤害鄂伦春族同胞的感情,后来于杰是以到北安开会的名义出村,曲线回到黑河地区医院工作的。

  ●祖母教诲牢记一生化行动

  于杰的高尚医德的养成,同新中国诞生后成长起来的广大白衣天使一样,归功于党的教育。对于杰来说,与众不同的是,还有祖母对他的谆谆教诲。早在于杰读中学的时候,他的祖母时常向他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咱们家过去住在吉林怀德乡下的时候,你爷爷得了重病后赶忙求人去接‘花先生’(中医),那时的规矩是把先生请到家必须先炒上4个菜,热上烧酒,先吃饭后看病。可等花先生吃完饭到那屋一看,你爷爷已经死了!”每次讲完这个故事之后,祖母都用手摸着他的头嘱咐他说:“你长大以后一定要当一个好大夫!”

  祖母的教诲,他至今记忆犹新。

  1955年,他如愿考进沈阳中国医科大学之后,祖母的话不时响在耳侧,成为他刻苦学习的动力。“在学校里,人民把知识交给了你们,今后你们要更好地把知识交给人民,为人民健康奉献40年。”老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的这一谆谆教导,也被他作为座右铭规范着自己的言行。

  近半个世纪来,为了抢救病人他跑遍了全市各县(市)。每年1次、每次3个月的巡回医疗,他和妻子轮换承担着。妻子下乡后,他留在家里时,既当爹又当妈。有一次半夜有人敲门请往诊,他把刚两岁多的孩子送到邻居老人家里代为照顾,立即随同来人奔往病人家中。

  在新生乡卫生院工作期间,由于忙于为鄂伦春族患者治病和赴外地开会,对自己的亲人关照不够,不仅随其一起前往的岳母亡故在那里,连出生刚1年的儿子同母亲一起患上了出血热后,因为他因公出门在外,缺少足够治疗与护理,也被病魔夺去了生命。

  作为一个内科医生却中年丧子,其悲痛心情可想而知。但他以超常的毅力节制哀痛,很快投身于为他人的救死扶伤的医疗之中。

  退休以来,于杰以外院给高聘金出专家门诊不走,爱院责任心不减的突出表现,几次荣获医院“爱院如家”奖励。70岁诞辰时,院长主宴为其祝寿,他深受鼓舞和感动。

  如今已逾古稀之年的于杰,仍在本院出着专家门诊,以其良好的医德和高超的医道,为黑河人的健康默默地、鞠躬尽瘁地奉献着。

  愿在商品经济的大环境下,我们黑河医务界涌现出更多于杰这样的好医生。

作者:刘佩勋 李广厚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徐涛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