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这是一支能战斗的队伍。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自己的青春年华,用自己坚强的臂膀,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篇章。
火场就是战场
“首战用我,用我必胜”,这个响亮的口号,道出了嫩江县山鹰扑火队的自信和果敢。2006年4月,嫩江县向社会公开招考300名身体好、素质高、能吃苦的山鹰扑火队。这支队伍平均年龄只有25岁,根据实际情况,山鹰扑火队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运用军事化训练方式,成为嫩江县扑救山火的一支强有力的攻坚队伍。
火场就是战场,火光就是命令,灭火就是天职。今年夏末秋初严重的干旱,形成猝不及防严重的森林草地火。火情发生后,山鹰扑火队紧急组织人员上山打火。这支队伍克服种种困难,在恶劣的条件下,全力以赴展开扑火战斗,打火时个个都是生龙活虎。
这支队伍里的战士,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可是在他们身上看不到一点娇气。在山上打火时,困了用件棉大衣裹着身体睡一会,饿了干嚼一袋方便面,渴了,在没有饮用水的情况下,他们常常喝沟塘里的水。或挖草塘沟取水,又苦又涩带有土味的水成了他们的救命水。用他们的话说,看到火情就像看到仇人似的,全然不顾身边环境,冒着45度以上的高温扑救山火,清理火场。
由于吃喝不定时等种种原因,使山鹰扑火队的队员时常患病。但是,他们每个队员为了集体荣誉,在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驱使下,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山鹰队队员们团结战斗在扑火一线。
轻伤不下火线
扑火时,人们看不出队员们原来的肤色,他们挽起裤角,腿上就像穿了条厚厚的黑丝袜。因为天旱缺水,他们连续10多天没有洗过脸、刷过牙。灭火机手戴艳江,在扑火时不慎被翘起的树根把下身打伤,疼痛难忍的他只下山到附近的诊所买点消炎药,又返回扑火一线参加战斗。耿福庆由于晚上着凉痔疮犯了达到便血程度,他没有言语一声,依然坚持在一线。在火场上,山鹰扑火队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腿脚刮伤了,他们全然不顾,中暑和闹肚子的队员,只是下山休息一会,只要好一点马上又冲入火场。有病了,带队领导让他们回家养病,他们都不肯,惟恐自己下山回家影响大家的情绪。
当山火被扑灭,接到撤离“战场”的命令,他们紧绷的神经才松了下来,有的队员躺在地上大睡起来。素质好、业务硬,使山鹰扑火队在扑火战役中,任务完成的都非常出色,这种号令即出、迅急而动、勇于胜利、善于胜利的战斗精神,深深感动着每个人。他们得到组织的好评,政府的认可,百姓的赞誉。
从山鹰扑火队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精神,那就是集体的荣誉感高于一切。经过10多天的打、挖、浇、围等形式,有效的扑灭草地森林火。这支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的集体,2006年荣获国务院前线总指挥部授予的先进集体,被省总工会评为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状等殊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