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水位下降,土地干旱龟裂,庄稼干枯蔫死。
自今年6月下旬开始,爱辉区区域内近40天无有效降雨,11个乡镇相继遭遇旱灾。在这场50年一遇的特大旱灾面前,爱辉区广大干部群众不等不靠,万众一心,冒着烈日酷暑,以昂扬的斗志、坚定的信心,全民参与,抗灾自救。
排危难——团结协作显威力
危难之时,更加彰显团结协作的威力。全区所有单位部门全部投身到抗灾自救中,区领导定期主持召开调度会、协商会,将所有人员、物资、资金及时迅速地优化配送至抗灾第一线。
财政部门确保抗旱资金及时准确下拨到位,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打抗旱井和购买提灌设备的补贴。补贴标准为:打大井,农民自筹3000元,其余全部由政府承担;打中井补贴1000元;打小井不少于200元;购置提灌设备按50%补贴。水务部门积极组织协调,截至8月13日,已经投入资金2366.14万元,新打抗旱井1342眼,新购设备1342台套,累计浇地9866公顷。
物价部门集中查处了个别商家借机对打井物资、配套设备乱涨价的行为。
林业部门决定将今冬明春的抚育伐生产交给农民做。
农业部门设立了119万元的畜牧业发展基金,对养殖户在贷款、实施冻配、发展青贮方面给予补助。区交通局要求全区32个筑路施工队,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使用当地的农民工,并且减免了受灾农户的农用车养路费。气象部门抓住有利天气条件,多次实施了人工增雨,初步缓解了旱情。
与此同时,各乡镇也积极行动,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张地营子乡自筹资金7万多元,购买浇灌设备,分至全乡各村屯,减缓了旱情的蔓延。幸福乡组织起10个打井队奔赴各村屯,并鼓励农民采取互助的形式打井,共打抗旱井612眼,每天可灌溉农田120公顷。上马场乡组织农民优先灌溉经济效益高、抢救效果明显的黄烟等经济作物,还利用化学药剂科学抗旱2600公顷。
计民生——一业损失多业补
爱辉区领导表示,今年爱辉区农业减产已成定局,区委、区政府将制定相应措施,全力支持各乡镇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在工程建设用工、小四轮运输、采集山产品等方面积极给予扶持、支持、协调、帮助,最大限度地减少旱灾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
目前,爱辉区在全力抗旱的同时,积极鼓励引导农民广开增收门路,力争让农民灾年不减收。在受灾比较严重的爱辉镇,镇政府做好与镇内开工建设的知青馆、自来水改建工程等施工单位的协调,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900余人,取得工资收入600余万元。张地营子乡向黑呼公路建设工地输出本地农民工200余人,每人每天收入50元左右。这个乡还抓住都柿成熟的时机,组织农民上山采集都柿,预计可增加收入70多万元。罕达汽镇组织农民2000余人上山采集山产品,已经获利334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