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兴,则基础牢;建设新农村是建设小康黑河的重点工作,农村稳,则事业昌。
年初,我市确定了“强县兴市、强县富民”的目标,坚持实施“主辅换位”战略,全面落实惠农富民政策,用现代发展理念引导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使我市农业经济亮点纷呈。
结构调整促增效
我市把引导农民优化种植结构作为重点,扩大了高产、高效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把着力点放在提高单产和品质上,走主攻单产、优化结构、改善品质、增加效益路子,优质、高效、生态的新型农业生产格局正在初步形成。
春耕过程中,加大了对大豆面积的调减,增加了小麦、玉米、杂粮杂豆等作物的种植面积。全市总播种面积1249.76万亩,小麦154.6万亩、玉米54.5万亩、杂粮杂豆68.6万亩、薯类35.8万亩,分别增长了46.3%、8.7%、29.4%和2.8%;大豆736.7万亩,下降了5.2%,减少了40万亩,水稻和经济作物14.3万亩和44.9万亩,分别下降10.6%和7.3%,使全市的农业种植结构日趋合理。
农机合作保增收
我市土地连片,作物品种统一,非常适合推广农业机械化。
在正确把握形势,客观分析市情后,我市将发展农业机械化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预计用三年的时间,组建154个农机合作社,覆盖600万亩耕地的面积。今年,全市农机合作社在春耕生产作业中完成作业量160万亩,为农户节省机耕费480多万元,田间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1.7%。
爱辉区北三家子村将万亩土地划成三大块,由农机合作社实行统一整地、调整种植结构、购买生产资料、应用先进栽培技术、播种、销售和分户管理及收获的“六统一分”管理模式,达到土地连片种植,规模经营,并逐步建立起了完善的村民自治形式的互助联合体。
逊克县干岔子村推行“规模经营”做法,发挥农机合作社大型农机具的优势,在实行“三·三”轮耕制的基础上,不但承担了本村三分之二以上的作业任务,还辐射了周边村屯的近万亩土地。这些举措降低了作业成本,增加了经营收入,有效地提高了农机合作社经营能力,推进了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场县共建育和谐
为引进先进的耕作技术,提高科学种田水平,我市围绕“建立功能完备、拉力互动的综合性区域经济体系”思想,提出了“场县共建,以场带县”的创新思路,成功打破农垦与地方行政区划壁垒,使场、县在农业生产方面密切合作、和谐发展。嫩江县今年有16个村被确定为省、县级场县共建试点村,推行了“六统一”栽培模式,采取反租倒包式、统种统管统收和统种分管分收等方式,高标准组建村级农场。
九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群体规模大,精深加工程度高,农产品市场营销牵动力强。嫩江县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围绕龙头企业建基地,使公司、基地、农户三者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连接关系。
九三油脂集团、麦业集团保底收购,随行就市定点收购,赊销种子、化肥等农用物资,秋后以实物结算,保证了订单大豆、小麦全部回收。糖业公司春季赊销甜菜种子、化肥、农药等主要生产资料给甜菜基地,负责技术指导。
同时,我市还把场县共建领域拓展到文明场镇、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同步发展、共同建设,使场县社会各项事业和谐发展,场县建设层次得到进一步提高。
境外开发添看点
与我市毗邻的俄罗斯土地肥沃、劳动力匮乏,去年我市加大了境内出口基地和科技交流合作,外向型农业出现了新局面。据统计,去年全市境外总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预计今年能够增加到70万亩,境外土地开发预计实现总产值1.55亿元,对俄劳务人员4000余人,人均收入可达8000元~12000元。
爱辉区、逊克县和嫩江县、北安市对俄蔬菜出口基地规模达8万亩,出口蔬菜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加。嫩江县境外开发公司新购进机械设备20多台套,逊克县财源公司投资对境外科技园区进行扩建。
为使境外农业开发由单一种植大豆、蔬菜向养殖业和加工业方向发展,爱辉区的一家公司在俄布市建设了日加工能力20吨的豆油加工厂,逊克县的两家企业投资建设千头养猪场,并引进省外企业在俄米区建设一座鱿鱼丝加工厂现已投产。
黑河北方种业公司充分利用俄罗斯大量闲置耕地,与俄罗斯客户签订了400公顷土地种植合同,投资262万元购置了大马力拖拉机、优良大豆品种和农药等所需物资在俄罗斯进行耕种,并新建了600平方米种猪养殖基地,去年实现效益80万元。
各县(市)也纷纷把扶持种植、养殖、加工业大户作为工作重点,给予相应资金、政策扶持,逐步扩大开发规模,发挥其典型示范作用,带动境外企业和开发大户尽快形成规模化经营、产业化运作,提高农业境外开发经济效益。
现代农业好前景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循环农业、农民培训工程等方面加大了投入。
北安、五大连池和嫩江农业生产力水平较高,物质装备良好。为充分发挥国家政策和本地优势,我市全力推进了“北安—五大连池—嫩江”现代农业产业带建设,将“北、五、嫩”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作为今后农业工作的发展重点。
经初步规划,根据生态、经济现状和发展态势,将该区划分为现代精准农业示范区、设施农业区、旅游观光农业区、优质矿泉农产品生产区、绿色有机农业生产区等五个区域。引进示范智能农业机械和现代增产技术农业专家系统,建设大棚、日光节能温室等,生产蔬菜并向国内和俄罗斯市场进行输出,建设休闲农业、旅游农业体系,开发矿泉大米、大豆、小麦、玉米等矿泉农产品系列,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
据有关部门预计,到2010年,该区内良种和综合高产技术推广覆盖率将达到96%,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5%以上。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5家,带动区域面积达到60%以上。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达到180%。农业标准化作业率达到80%,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比重达到40%以上。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3%,农业机械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