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安市本着优势互补、联合联动、互惠互利、共赢共荣、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引进农场大型农业机械,开展农机场县共建工作,不仅更好地发挥了农场大型机械的潜力和农业生产技术优势,而且有力推动了北安市农村土壤耕作制度和农业生产方式变革,提高了农机标准化水平,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
北安市高度重视场县共建、跨区作业工作,下发工作方案,明确各乡镇各部门场乡共建职责,并下达跨区作业指导计划,明确要求对农场车组不堵截、不罚款、不刁难,帮助解决后期保障问题,保障作业顺利进行。同时,还积极强化市、分局、场、乡(镇)之间的相互联系,积极探索推进跨区作业的新途径、新路子,使跨区作业范围和面积进一步扩大。
建立场县共建大豆高产示范田。经北安市农机局牵线搭桥,海星镇政府与相邻的建设农场达成共识,在岚光村共同建立大豆高产示范园区,以解决岚光村大型机械不足耕地板结的问题,示范区面积为1800亩,参与经营的农户为77户。示范区实施全程农场模式化管理,各个生产环节均实施标准化作业,引进农场先进的栽培技术,使良种与良法相结合、农机与农艺相结合。
建立场县共建深松整地示范园田。北安市城郊乡建民村大型机械缺乏,致使土地严重板结,犁底层上移,抵御自然灾害能力降低,粮食产量徘徊不前,农民急需大型机械进行深松秋整地。为解决困难,在农机局的积极协助下,引进二龙山农场机车作业,在建民村四屯,建立场县共建深松整地示范园区,面积为973.3亩,受益农户达200户。示范区由三台机车负责深松、耙茬、起垄三项作业,通过深松整地打破了犁底层,建立了土壤水库,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目前,该示范田苗情长势明显好于其它地块。
建立场县共建土地托管试点。赵光镇东丰村与赵光农场相邻。他们抓住开展场县共建的契机,与赵光农场开展对接,利用农场大型机械的优势,将村中部分土地托管给农场管理,使部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事其他行业。在北安市农机局和赵光镇政府的积极协调支持下,赵光农场职工托管了东丰村二屯部分耕地,全部种植优质小麦品种,全程机械化作业,标准化管理,使村民大开眼界,也学习到农场的先进管理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