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黑河时政 | 社会新闻 | 政经新闻 | 文体新闻 | 边境旅贸 | 民生新闻 | 新闻纵深 | 黑河概览 | 评 论
时空黑河 | 生态黑河 | 外媒看黑河 | 新闻专题 | 俄罗斯信息 | 电子相册 | 服 务 | 分类广告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2日汛情通报  ·汛期出游安全注意事项  ·哈铁局临时调整加开2对旅客列车 恢复部分线路旅客列车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1日汛情通报  ·教育部15日起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0日汛情通报  ·防汛防灾知识  ·洪水过后需防范皮肤病  ·黑龙江开辟绿色通道 防汛车辆免费通行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19日汛情通报 
  您当前的位置 :黑河新闻网 > 文体新闻 正文
孟淑珍与鄂伦春族“摩苏昆” 7.5
http://heihe.dbw.cn   2007-07-05 10:55:34

  “摩苏昆”鄂伦春族语,即说唱故事。

  摩苏昆作品,它的采录抢救挖掘,完全得力于鄂伦春族年轻的民间文学家孟淑珍同志。孟淑珍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她从参加中国民间文艺家在北京召开的1979年全国民间诗人歌手座谈会和1980年参加全省少数民族文学座谈会之后,就怀着抢救本民族民间文学遗产的高度责任感和雄心壮志,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克服种种困难,在她的家乡——黑河市逊克县新鄂鄂伦春族乡开展了卓有成效的采集抢救挖掘摩苏昆活动。

  孟淑珍用了六七个春秋,采访了十几位说唱家和歌手,同时调查采集鄂伦春族社会历史、民俗宗教、民间故事和民歌谚语等方面的情况与作品,其中调查采录摩苏昆是她工作的重点。长期调查采录得出的丰硕成果就是流传在鄂伦春族中毕拉尔路的摩苏昆得以在内部刊物上发表。坚持业余采录那时她是公社邮电局话务员,用工资收入的一部分作为采风经费1983年调入乡文化站。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黑龙江分会在内部出版的《黑龙江民间文学》上,1986年先后在17集和18集出版了鄂伦春族孟淑珍搜集翻译整理的鄂伦春族摩苏昆与坚珠恩长短不一的十多篇两本说唱故事专集。1993年6月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公开出版,书名叫《英雄格帕欠》择优编成一本摩苏昆专集。1989年她调入黑河市群众文化艺术馆,1994晋为副研究馆员。

  填补了鄂伦春族民间文学样式中缺少摩苏昆的空白。这是黑龙江民间文学界取得一项很显著的成果。它将会引起国内外民间文学界、学术界的重视与注目。对人们全面认识和研究鄂伦春族民间文学乃至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中各民族口头说唱文学——如赫哲族的依玛堪、满族的德牟达利等发展规律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摩苏昆,鄂伦春族语,翻译成汉语即说唱故事之意。毕拉尔路鄂伦春族人,过去对摩苏昆通常有两种称谓:一是摩如苏昆,即悲剧调说唱;二是乌伦恩沁;即喜剧调说唱。摩苏昆就包括这两种形式,是说唱体民间口头文学。摩苏昆的艺术特征主要是语言与音乐韵律的巧妙结合,即由“说一段唱一段”贯穿通篇故事。既有长篇、中篇也有短篇或长篇的片断独立成章的说唱故事。演唱时讲究声情并茂,以情感人。曲调的运用根据说唱故事的内容变化的需要而变化,说唱的腔调和情绪或高亢、粗犷、豪放,或如行云流水,如诉如泣,或平吟平叙,或欢快热烈。说唱者演唱,不受时间地点环境的限制,主要以第三人称用徒口叙唱,用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授。摩苏昆的语言,运用特殊的组合方式,使纯朴自然流利的语言和并不复杂的语汇变得富有艺术性、生动形象而且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与音乐美感。鄂伦春族的传统说唱,它被挖掘又被公诸于世,具有民族学、历史学、语言学、民间文学、民俗学和审美学等多种学术价值的。

  摩苏昆反映的内容相当丰富和多彩。它反映了鄂伦春族旧社会的生活与苦难的历史,也演唱有神话、民间传说和故事,它还弥留着鄂伦春族猎民在原始社会历史各阶段的游猎生活的影迹。鄂伦春族在历史社会变革中,原始民族逐渐分散流异,摩苏昆在民间流传过程中,也会发生一些变异,甚至随着鄂伦春族老歌手的逝世而逐渐消亡,摩苏昆《英雄格帕欠》予以出版,鄂伦春族的宝贵遗产得以保存,得以弘扬,祖国文化宝库中又多一种珍贵的民族民间文学遗产。

  最近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名录中,黑龙江省有9个项目被入选,鄂伦春族有两项,其中“摩苏昆”为国家名录。

  我市文化部门,民委和鄂伦春族研究会以四年时间,先后深入到我市鄂伦春族乡和其他地区鄂伦春族乡、村,积极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鄂伦春族摩苏昆。

作者:侯建新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徐涛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