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嫩江县科洛镇15个自然村的1.5万居民看病,用社区医院的花费就能享受到国家一级甲等医院的服务,镇居民韩桂琴高兴地说:“以后看病再也不用东奔西颠了!”挂有“九三医院集团山河分院”和“嫩江县科洛镇卫生院”两块牌子的这所医院正式联合运营后,百姓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也是场县合作共建中双方打破行政壁垒,在社会公益性事业上迈出的实质性步伐。合作医院从此肩负起农场职工家属和周边农民医疗保健的双重职责,成为区域双方的医保统筹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定点医院。
山河农场和嫩江县科洛镇房脊相连。整合前的科洛镇卫生院,业务用房面积不到600平方米,有床位10张,发展空间狭小。受场地和技术限制,许多居民舍近求远,即使是看感冒、发烧这种常见病也要赶到35公里外的县医院。而紧挨着的农场医院,有门诊楼、住院部2700平方米,医护人员里中级职称以上的就有31人,床位数66个,配备了波姆光治疗仪、无痛分娩仪、监护仪北京产F51—8CX线机、美国进口彩超机、ABX60—OT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及生化仪、尿十项分析仪、高频手术电刀等大型医疗设备50多台件。除诊治常见的外科病外,还与集团外科专家联手对胃切除、穿孔修补等一些大型手术进行可靠、准确、无误的操作。1994年医院进入国家一级甲等医院行列,被卫生部命名为“爱婴医院”。但近年来,医院床位使用率不足30%,医护人员每月工资收入仅维持在300元左右,医疗资源闲置状况十分突出。一方是“看病难”、另一方却医疗资源未尽其用。场县共建合作开始后,九三分局卫生局和嫩江县卫生局大力统筹协调,根据当地医疗市场和群众医疗保健的实际需求,综合地理位置、人口资源和经营现状,积极探索联合办院最佳模式。今年五月,双方达成了联合办院协议:科洛镇卫生院将16名医护人员和总计38万元的医疗器械设备统一并入九三医院集团山河分院经营管理,原卫生院的房屋作为合作办院后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敲定了“123456”的办院模式,即:合办“一”所区域性医疗服务中心;同一所机构“两”块牌子;坚持“隶属关系不变、员工身份不变,投资渠道不变”的“三个不变”;在局县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求发展”的“四自”发展方向;坚持发展“集约化、经营市场化、管理标准化、队伍职业化、服务人性化”的“五化”方针;实施“做大规模、做强品牌,做深文化、做透市场、做精管理、做细服务”的六项惠民措施。
整合后医院统一对两家的56名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了重新安排,确定了管理机构9人、临床科室15人、门诊科室5人、辅诊科室8人、预防和妇幼保健3人、社区7人、护士9人的配备指数,没让一人下岗。原来科洛镇卫生所的薛祥平、崔贺年等几名主治医师也被配置到外科等骨干科室。与此同时,医院还采取返聘资深老医师、选送骨干医生外出“充电”、深入村屯巡回义诊、组织护士开展基本礼仪学习和技能培训、实行患者自主择医制度、全程首诊负责制、一日用药清单制、开通免费健康状况咨询热线等一系列便民措施吸引患者就医。
联合后的医院改变了医疗低覆盖、低水平经营的现状,实现了场镇区域卫生一体化,期待实现“地方政府、科洛居民、山河分院”三方的共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