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心集体公寓,交通便利,设施齐全……”在我市街头这样的小广告随处可见,当我们的身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群租”房,本在学校才能见到的“集体宿舍”逐渐走入我们的视野。
“新群租时代”的无奈
郑斌2005年在黑河学院毕业,目前就职于我市一家贸易公司,两年来一直住在体育馆附近某公寓内,谈到自己的居住环境时郑斌颇感无奈,“不到100平方米的房子挤了14个人,共用一个卫生间,如果不是现在房子太贵,谁愿意住这种地方啊!”据了解选择这种集体宿舍式公寓的人员大多是就职于饭店、商场等的外来务工人员,也有部分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当谈到住集体公寓曾经遇到过什么麻烦时,郑斌说,“那太多了,最头疼的就是私密性差,基本没有私人的空间,而且住公寓的人素质参差不齐,我就曾经丢过一些衣服,同寝室的还丢过一部手机,最后都不了了之。”
记者曾经走入过这样一个群租房。在火车站附近某六层居民楼内,两室一厅的屋子里满满的摆放了5张床,一进入房间就传来一股难闻的气味,屋内杂乱不堪,地上堆放的满是衣服袜子,啤酒瓶和烟头也是随处可见。租房者介绍说,该住宅房东以每月650元的价格出租给了他们6个人,由于居住人多,平时也不注意维护,房间内的地板、水龙头、电源开关等多处地方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
“新群租时代”的利与弊
为什么群租的方式问题如此之多,还会有这么多房东选择将房子改造成“集体宿舍”进行出租呢?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以郑斌居住的集体公寓为例,该套住宅如果按普通形式进行出租,每个月的房租大概在500元~600元,而将其改造成公寓按床位进行群租,按每人每月100元的租金,最多可居住20个人,租金可达2000元,比普通出租高出近4倍,这就是为什么许多房主认可操心受罪而乐此不疲的原因了。
记者了解到,这样的居住形式的确存在相当多的漏洞,如厨房、厕所的使用权问题,发生丢失物品的赔偿问题等,由于在合同中没有相关规定,因此而产生的纠纷不在少数。而且由于群租房的承租者身份复杂,流动性比较大,因此也带来了相当大治安隐患和卫生问题。
业内人士分析,虽然这种群租的现象存在诸多问题,但目前还没有相关明确的规定禁止。至于存在的问题则应积极地来看待,采取一定措施来加强管理,加以规范。如可以对承租的身份进行严格登记,对出租行为和其承担的义务加以明确,对出租对象的人数加以限定等,将群租的负面效应降至最低。
群租、合租均是房屋租赁市场中的一种现象,而且是高房价时代短期内无法回避的一个话题,对其存在的问题,既不能听之任之,也不应全盘否定,只有对房屋租赁市场的不断深入地研究和规范,努力营造一个健康有序房屋租赁市场,才能给更多的人们带来居住的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