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省优秀班主任、省级科研优秀老师、省“十五”科研先进个人、市骨干教师、市优秀教师、市、区优秀辅导员……这些荣誉的获得者——黑河市第二小学教师刘琴,从教28年,做了25年的语文教师,也当了25年的班主任。28年来,她用闪光的青春年华、用诚挚的爱心付出、用无私的默默奉献,诠释了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的真正含义。
爱,教师的语言
刘琴在教学工作中,始终相信爱是一切力量的源泉,爱也一直是她最好的行动和最美的语言。
有一年,刘琴接了一个最差班,学习成绩、班级纪律和各项活动在全校都落后得出名。刘琴用半个月的时间摸清了这个班的情况,面对学生的自卑、灰心、冷漠的心理状态,她首先召开家长会,赢得家长的支持后,她知道这些缺少凝聚力,人心涣散的孩子急需一次成功的证明。
正巧,学校组织会操比赛,刘琴决定抓住这个契机树立学生的信心和勇气。她一次又一次的动员、一回又一回的演说,一遍又一遍的鼓励,终于孩子们开始摩拳擦掌斗志昂扬了。于是烈日下,学生们汗流浃背地练,刘琴精神抖擞地带,嗓子喊哑了、头昏眼花了、腰酸背痛了,刘琴却不敢有丝毫懈怠。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刘琴的师表调动起学生无尽的积极性,这个意志薄弱、如盘散沙的班级,硬是顶烈日、冒酷暑地把枯燥的体操练得有模有样,一举夺得全校第一名。
有了成功的激励,学生们变得积极向上了。刘琴因势利导,进行大量的“补差”工作,不久班级就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一学期结束,班级语文考试成绩竟名列全年级第一,差班一跃成为好班、强班。
可刘琴在大半年的时间里,中午没回过家,星期礼拜几乎没休息过。而像这样的辛苦劳作、这样的默默奉献,不过是她教学生涯中的一个小小的插曲。28年来,她为班级进步、为孩子成长真是操碎了心,磨破了嘴。给学生补课她不收分文,为班级付出她不计得失,她带的班学习成绩、学生品质、班级纪律都是其它班的楷模,连年被评为模范班、获“名班”称号。
爱,教师的天职
去年9月23日,一个稚气未脱的中学生特地来学校为刘琴祝贺生日,原来这名叫常××的孩子曾是刘琴班上有名的后进生,自卑、倔强、斗殴、去游艺厅几乎全占了,是刘琴用爱心溶化了他心中的块垒。
刘琴是在作文《我的家》中读出了常××的心声的,原来这是一个因父母离异而渴望母爱的孩子。刘琴为其买来衣服和学习用品,并不断联系其妈妈,让她早日来看孩子。
一周后,常××的妈妈来了,看了孩子的作文泣不成声,母子和好后,常××的学习和生活也走上了正轨。
刘琴就是这样,在教育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是教师更像妈妈,她用特别的爱心钥匙开启一个个特殊的心灵之锁,让学生在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爱,教师的灵魂
爱是最美的语言,也是化解矛盾误解的最好武器。刘琴班里有一名叫赵×的孩子,新学期伊始,不但上学迟到、上课溜号、作业不交,还常向同学借钱不还。
为了弄清事情原委,刘琴家访,可孩子母亲矢口否认,还说其他学生诬赖其子。面对情绪激动、口出不逊的家长,刘琴心平气和地与家长核对学校收费钱数和作息时间,对比的出入让家长明白,孩子是在假期里迷上了上网。道歉的家长开始与刘琴齐心协力地管教孩子,很快孩子戒掉了网瘾,家长也万分感谢。
用真诚换真心,用爱心换理解,刘琴在工作中尊重每一位家长,以良好的形象赢得了家长的广泛信任,家长视刘琴为知心朋友,家事、孩子的事都愿与刘琴交流,学校、班级遇困难时也都愿意鼎力相助。
28年的传道授业,28年的教书育人,28年春蚕吐丝般的工作,严重损害了刘琴的健康,神经性头痛、心脏病愈来愈重,爱人多次劝她病退做手术,可她却舍不得学校,更离不开孩子。直到2005年暑假才做了心脏介入治疗手术,根本没按医嘱休息3个月,新学期开学就又回到了学校,继续耕耘在心爱的三尺讲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