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黑河时政 | 社会新闻 | 政经新闻 | 文体新闻 | 边境旅贸 | 民生新闻 | 新闻纵深 | 黑河概览 | 评 论
时空黑河 | 生态黑河 | 外媒看黑河 | 新闻专题 | 俄罗斯信息 | 电子相册 | 服 务 | 分类广告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2日汛情通报  ·汛期出游安全注意事项  ·哈铁局临时调整加开2对旅客列车 恢复部分线路旅客列车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1日汛情通报  ·教育部15日起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0日汛情通报  ·防汛防灾知识  ·洪水过后需防范皮肤病  ·黑龙江开辟绿色通道 防汛车辆免费通行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19日汛情通报 
  您当前的位置 :黑河新闻网 > 文体新闻 正文
五大连池市:农民乐队活跃乡村[5-8]
http://heihe.dbw.cn   2007-05-08 09:29:25

  五大连池市新发乡德安村党支部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通过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大院建设,组织农民开展文明新村创建活动,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培育了健康、文明、向上的社会主义新风尚,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党支部搭建舞台培育农村新阵地

  过去,德安村因文化娱乐活动匮乏,漫长的农闲时节,农民憋得心慌,赌博、酗酒、迷信等活动盛行,党支部极为挠头。正当发愁之时,曾在乡文化站工作过的老党员曹国清向支部提出组建农民乐队、活跃文化生活的想法。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三五人一凑就弹唱起来,乡土戏吸引了众多村民围观。锣鼓声起,琴笛奏鸣,欢笑、叫好声不断。党支部看到了希望,尝到了甜头,为支持乐队活动,把村办公室腾出一大间作为活动场所,并协调市乡文化部门挂起了“德安村农民乐队”的牌子,建立健全了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并通过村民自筹和支部补贴的方式购置了扬琴、古筝、二胡等乐器,从此,乐队猛然“忙”了起来,不分寒暑,隔三差五聚一场,农民们也不赌博、耍钱了,都聚集在村委会院内“闹红火”,你站我坐齐献艺。

  “土艺人”老调新唱倡导时代新风尚

  乐队的演员全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上至70多精神矍铄的老人,下到天真可爱的儿童,都积极上台献艺,旧调换新词,用歌喉唱出农民们贴心的话和事,自己做主角,自娱自乐,围观的群众听得津津有味,逗得是前仰后合,积极为“土艺人”的精彩表演鼓掌。“计划生育就是好,娃娃不多操心少,人人都要辛勤干,未来日子错不了……”类似的歌词,在“文化大院”时常可以听到。句句发自肺腑,字字渗透人心,段段都有着浓郁的“乡土气”。如今二胡一拉,村委会满院子都是人,就连邻近村屯爱好文艺的村民们也纷纷赶来凑热闹。

  “乡土戏”浓浓乡情成为文化新潮流

  “农民业余乐队”激活了农民的创造性和艺术细胞,他们以自编自演的相声、小品、小戏等节目歌唱乡土生活。现年60岁的退休教师樊守库在当地已是“文化名人”。他编写的《邻缘》表现出邻里之间互帮互爱的传统美德,快板《劝夫莫耍钱》和《酒鬼》等节目剖析了农村陋习,弘扬了良好社会风气。村里有文化的年青人也被“土艺人”的精彩表演所吸引,不但参与而且还担当起编剧和导演来了,他们编排的《劳务输出就是好》、《农村大院喜事多》、老年迪斯科等曲目都上了台面,在乐队中传唱。如今以老歌新唱、二人转、快板为主要表达形式的“乡土戏”成为农民的“香饽饽”,成为引领农村文化的新时尚。走进德安村,无论碰见老少,人人都能哼唱两句。村民都说:“现在生活富裕了,我们也要追求精神生活,也要成为精神的富人。”

  德安村的农民业余乐队现今活动不仅局限于在农村,而且走上了城市的舞台,成为城里人的“新宠”,无论走到哪,都是欢声一片,掌声不断。

作者:王海岩 李全国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徐涛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