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难免经历坎坷与曲折,但如果每个人都能用一种平和之气来度人生,即便前途荆棘密布,也定能在人生路上走得更轻松、更洒脱、更精彩。
平和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气质,更是一种精神境界。人生短暂,虽成败得失,虽有喜有悲,当成就辉煌、荣光几许时,试问,你能够做到平和以待吗?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谓至理名言。当然,我们并非主张遇到高兴、愉快的事时还要一味谨小慎微、故作清高,这不是人性的表现。因为人是有七情六欲的,况且,对于我们凭自己真实的智慧和劳动得到的成功、财富,换来的荣耀、赞美,理所当然应该去享受。但古人有曰:“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因此,对于人生的得意,要把握好一个度,正确处理,平和看待。同样,当遇到问题、挫折、不快或不幸时,也无须垂头丧气、萎靡不振。
北宋大诗人苏轼一生多次被贬,坎坷颇多,但他却能够笑看人生,在《定风波》中,他说:“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意思是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就如同自然界的风雨晴空,既属寻常,毫无差别,又何足挂齿?他以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旷达超脱的胸襟,阐明了一个朴实的人生哲理。这正是因为苏轼身上有一种平和之气。
回首往事,瞩目当前,我们正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细胞是和谐的个体,而和谐的个体理应有一股平和之气。人人都抱着一颗平和的心对待工作、生活、事业、感情、社会、大自然,人与人之间能坦诚相对,人与自然之间能和谐相处,这样社会就能安定,就能进步。
我们每个人都应从自身做起,善养平和之气。要以平和之心正确对待权力、金钱、地位、名誉,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要以党内和谐、干部和谐促进党群和谐、干群和谐、群众和谐,以至实现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