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区域发展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近年来,五大连池市结合实际制定了《五大连池市场市共建工作实施方案》和《场市共建工作规划》,依托自身独特的地缘、资源和区位优势,坚持“资源共享、平台共建、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与区域内的7个国营农场、11个部队农场、4个监狱所、五大连池风景区和沾河林业局等单位加强联系,在场市共建、农业产业化、项目开发和小城镇建设等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区域一体化发展呈现广阔前景。
优势互补,提升农业整体发展水平。借助农场较高的农牧业生产技术标准、先进的农机装备、成熟的管理经验,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加强种植业合作,对优良品种进行推广串换,积极引进推广了农场大豆行间覆膜、大垄密植、窄行密植等多项成熟的农业生产技术。加强了农机作业合作,组织有关乡镇与尾山农场、格球山农场、龙镇农场签订场乡共建耕作面积30万亩,引进机械95台套。2006年,场市间大型农机跨区作业整地35万亩。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8处,联合整地8850亩。实行土地资源共享,承包农场土地近60万亩发展双高大豆,纯收入2800万元。在发展劳务经济上加强了合作,全市到农场打短工累计近2万人次,通过劳务输出平台帮助农场输出职工近1900余人。
合作共赢,扶持壮大区域龙头企业。加强了区域内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的紧密连接,组织有关部门对区域各单位进行了在建项目、拟建项目的相互推荐,在项目建设上共同谋划、联合向上争取。发挥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基础较好的优势,积极与农场龙头企业对接,扶持二龙山西兰花种植加工、沾河木材深加工、格球山北绿蔬菜冷冻等农场现有项目,并结合农场现有招商引资项目提出联合外出招引的新型合作形式,实现协调发展,发育壮大区域优势产业。目前,尾山农场进口亚麻种子繁育园区项目已与荷兰企业达成共识,外方投入资金50万美元兴建亚麻种子繁育基地,现已进行试生产;二龙山西兰花种植项目二期工程顺利启动,投入1600万元用于厂房扩建、大棚育苗、水利设施建设等;格球山北绿食品加工厂计划总投资1000万元,生产马铃薯、玉米、豆角等速冻农家食品,现已投入900万元完成了一期工程,正式投入生产。
兴衰与共,合力推进区域基础建设。以龙镇为突破口,积极协调龙镇政府与龙镇农场之间的关系,学习借鉴农场小城镇建设的经验,搞活建设机制,科学规划布局,完善功能,共同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小城镇建设水平。龙镇借助毗邻农场的区位优势,建立了马铃薯种植区、农副产品贸易区、大棚蔬菜种植区、粮油木材加工区和畜牧养殖区等五个经济区,并与同在一地的龙镇农场在小城镇建设方面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建设,共同解决小城镇的整体美化、绿化、亮化、道路建设管护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多次与上级沟通,总投资710万元的龙镇小城镇建设示范项目得到批准。目前,全镇住房砖瓦化率65%,自来水普及率100%,燃气普及率85%,有线电视入户率90%,道路铺装率和主干道路灯完好率均达到100%,城镇基础设施及各项配套设施不断完善,被列为首批省级小城镇建设网络示范镇。
整合资源,高标准发展社会事业。在教育上,打破场市界限,本着“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的原则,进一步推进场、市、乡中小学布局调整,改善办学条件。帮助华山、凤凰山等3个监狱农场办学3所,承担就读学生1200人,农村小学和初中学生到农场就近就学500余人。在医疗卫生上,互派医疗人员,开展技术交流,相互确定职工定点医院,实现医疗资源、医疗政策共享。在交通道路建设上,加强协调,统一规划,共同筹资,整修道路14.5公里,改善了区域内交通条件。在文化、通讯事业上,打破有线电视、网络通讯等方面的界限,合并网线,方便双方群众就近入网。在小流域治理上已把解放沟小流域联合治理纳入相关乡镇、农场工作日程。同时,积极开展了场市间人才交流活动和互派人员交叉挂职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