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黑河时政 | 社会新闻 | 政经新闻 | 文体新闻 | 边境旅贸 | 民生新闻 | 新闻纵深 | 黑河概览 | 评 论
时空黑河 | 生态黑河 | 外媒看黑河 | 新闻专题 | 俄罗斯信息 | 电子相册 | 服 务 | 分类广告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2日汛情通报  ·汛期出游安全注意事项  ·哈铁局临时调整加开2对旅客列车 恢复部分线路旅客列车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1日汛情通报  ·教育部15日起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0日汛情通报  ·防汛防灾知识  ·洪水过后需防范皮肤病  ·黑龙江开辟绿色通道 防汛车辆免费通行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19日汛情通报 
  您当前的位置 :黑河新闻网 > 政经新闻 正文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4-23]
http://heihe.dbw.cn   2007-04-23 09:39:40

  2004年10月,一个晴朗的秋日,王云龙坐着通勤车来到他第三个工作岗位——北安市东胜乡东和村,担当村党支部副书记,开始他人生新的一页。

  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村里人说,这小伙子行,有文化,又实诚,和咱农民心贴心;乡领导说,这年轻人有培养前途,是有志向的新一代大学毕业生。

  新的抉择

  王云龙今年27岁,是东北农业大学03届毕业生。他品学兼优,上学第二年就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推选为班长和他所在的水利与建筑学院学生会干部。

  怀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大学毕业后,王云龙先是应聘到山东省水利工程局,之后,又闯到深圳中海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寻找自己发展的新天地。

  繁忙的工作之余,王云龙北望家乡,不时陷入思索:这是我要的生活吗,这是我发展的天地吗?人生的路应该怎样走更有意义,我的未来在哪里?2004年7月,王云龙听说我省实行“村村大学生”计划,他感觉这是自己发展的一个新机会。几经考虑,他做出了自己人生的新选择——到农村去锻炼,做一名农村需要的志愿者。

  新的岗位

  东和村是东胜乡的富裕村,有8个自然屯、2000多口人。村里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三分天下有其一。去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321元。看到村里有史以来第一个大学生“干部”,村支书李国清笑得合不拢嘴。他热心向王云龙介绍村里的情况,认真倾听他的想法。

  自己是学农的,就要发挥所长。在了解农民科学种田水平的基础上,王云龙有的放矢的办了4次培训班。王云龙是学水利工程专业的,对种植业、养殖业的技术并不精通。为了给农民上好课,王云龙翻阅大量资料,上网查找最新的科技知识,虚心向乡农技推广中心的老师请教。

  王云龙在村支书的指导下,积极协助开展组织活动,使村党支部工作走在乡的前面。落实农村合作医疗事宜,正是农忙时节。王云龙和村干部4点多钟就到农户,在农民下地前把合同落实。在他过细的工作下,他所在的组参合率达到90%。

  村里事儿忙了,他就到村委会,和更夫挤在一铺炕上睡;修通村路,他和农民一起铺沙子,10多天的劳作,手都磨出了茧子。东胜乡的东利灌区被冲毁,溢流坝失去作用,乡里决定修复渠道工程,王云龙的知识有了直接的用武之地。他与乡水利站的同志顶着寒风,仅用四五天的时间,就把准确的测量数据拿了下来。到乡里做组织干事后,他的党性修养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工作能力得到更多的锻炼。

  新的人生

  王云龙家是北安城里的。作为独生子女,他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中长大,从未去过农村,也从未饱尝过艰苦的滋味。在东和村,他看到了生活的又一面:虽然村里有很多富裕户,但还有不少生活相对困难的农民;村里没有一条水泥路,一些农户还住着泥草房……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走进农家的院落中,王云龙的内心被触动了。

  村里有个孩子父母离异,母亲另嫁他乡,父亲去外地打工,孩子跟着爷爷奶奶,面临上学难的窘境。王云龙了解这个情况后,自己拿出钱来,为孩子交学杂费和书本费。

  作为志愿者,王云龙每月只有600元收入,每年有400元交通费。菲薄的收入,使王云龙处处注意节俭,但他对困难群众从不吝啬。春节前夕,王云龙为视力有毛病的杨守和家、腿有毛病的李怀信家、妻子有病的史玉双家每家送去两袋米或面。65岁的李怀信感慨地说,这孩子就像我的亲人。

  这个忠厚朴实的青年,把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这片黑土地,并在这个崭新的天地里,实践着自己的新追求。

作者:王洪菊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徐涛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