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黑河时政 | 社会新闻 | 政经新闻 | 文体新闻 | 边境旅贸 | 民生新闻 | 新闻纵深 | 黑河概览 | 评 论
时空黑河 | 生态黑河 | 外媒看黑河 | 新闻专题 | 俄罗斯信息 | 电子相册 | 服 务 | 分类广告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2日汛情通报  ·汛期出游安全注意事项  ·哈铁局临时调整加开2对旅客列车 恢复部分线路旅客列车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1日汛情通报  ·教育部15日起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0日汛情通报  ·防汛防灾知识  ·洪水过后需防范皮肤病  ·黑龙江开辟绿色通道 防汛车辆免费通行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19日汛情通报 
  您当前的位置 :黑河新闻网 > 社会新闻 正文
断足少年重站立 千里拯救话神奇[3-23]
http://heihe.dbw.cn   2007-03-23 09:33:54

  钢丝断足,鲜血如注、千里拯救、惊心动魄……

  2月6日、23日,中央电视台频频聚焦嫩江县海江镇福胜村19岁的袁涛,死脚复活,全国首例,一时间,各大网站相继转载,断足13小时,再植成功,不仅是医学创造了的奇迹,还是爱心与亲情创造的奇迹。

  魔鬼钢丝绞断双足

  袁涛自幼听话懂事,善解人意,初中毕业,回家务农。

  他健康快乐,是个人见人爱的阳光男孩。

  2005年6月15日18时许,袁涛饭后,步出家门,迎面看到好友李宏鹏驾车经过,原来,李的大姑夫四轮车翻了,他赶去拖车。李说:“袁涛,帮我拖车,行不?”

  俩人关系尚好,朋友有难,岂能袖手旁观,他一口应允,爬上车坐在副驾驶座上,两人说说笑笑,聊个不停,谁也没料到厄运的降临。

  袁涛脚下有一盘钢丝绳,10多米长,大拇手指粗,是李拖车用的。开车不久,袁涛将双脚伸进钢丝绳的内径,这一念之差,致使酿成大祸。

  车行几分钟后,由于颠簸加剧,盘着的钢丝绳震松了,一头探出驾驶门,被卷入履带,随着车速加快,钢丝绳一圈圈旋转,两人谈笑风声,一无所知。突然,钢丝绳飞快旋转,瞬间绞断袁涛双脚。

  一阵剧痛袭来,袁涛低头一看,双足齐刷刷断了,断口处鲜血如注,染红了鞋、袜,他惨叫一声昏了过去。

  李宏鹏闻声一看,大惊失色,好友腿、足分家。连喊数声,袁涛吃力地说:“快……救我……”

  李宏鹏定下神,抱之下车,飞快地翻出麻绳,将袁涛小腿勒住止血、又急忙拨通其父李承运的手机,随之通知袁涛家人。一会功夫,李承运打车赶来,看到眼前惨状,李承运十分痛心,“救人要紧,拨120”。

  袁涛父亲袁胜利,看到儿子血肉模糊的断足心痛不已,泪水夺眶而出。

  袁涛见状,鼻子发酸,眼圈红了,他强忍伤痛说:“爸,千万别告诉我奶、我爷、我妈……”

  受此劫难,17岁的少年如此坚强,如此孝顺,让在场的人都感动不已。

  面包车飞快地驶向县城,途中与飞驰而来的120急救车相遇。

  千里拯救惊心动魄

  暮色中,他们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嫩江县医院。医生火速赶来救治。外科主任医师刘景荣用温水清洗断足,又令李承运等人迅速买泡沫箱,冰镇矿泉水,结冰砣的最好。他将结冰的矿泉水用毛巾包好,放入箱中,又将袁涛的断脚放在上面,封好。由于医疗条件所限,袁涛必须转院,省城距嫩千里之遥,如乘火车,最快翌日8时到哈,显然来不及。怎么办?

  李承运忙向海江镇党委求援,镇党委书记郑延国闻知,二话没说,派车救人。不巧,三菱越野吉普车司机外出,郑书记忙派另一司机出车。

  当时,当地公路正抢修,他们必须绕道而行,多行50多公里,偏偏天不作美,途中,又下起了小雨。车外,阴雨绵绵,车内,袁涛眉头紧锁,阵痛袭来,他咬着嘴唇,仍发出阵阵呻吟声。一路上,随行医生陈晓光,给袁涛注射、点滴,忙个不停。

  袁涛时而清醒,时而昏迷,人们不断地呼喊:“醒醒、小涛……”生怕他一觉睡去,不再醒来。行至呼兰附近,车突然灭火,缺油?他们急得团团转,碰巧,一巡警驱车赶到。警车拉着李承运进城,叩开店门,购塑料桶,又送之去加油站。

  汽车重新启动,全速驶向省城。翌日早7时,他们赶到哈医大二院。医生紧急会诊,袁涛的双脚从踝关节处截断,创面不齐,加之神经血管、肌腱端口受损,失血过多,再植手术困难重重。按常规,断肢8小时内,可再植手术,超出8小时,成活率不到10%,袁涛断足已超13小时。

  最好的办法是截肢。袁胜利闻之,心乱如麻,千里迢迢,星夜赶来,无论如何也要保住儿子的双脚。

  李承运说:不管花多大的代价,也要让袁涛站起来。外科主任关德宏说:再植手术有一定的风险,一怕接不活,二怕术后患败血症,有可能还会引发肾功能衰竭……袁胜利、李承运一再恳求,想想办法,孩子才17岁。最终,关德宏决定,冒险为袁涛手术。

  妙手回春死脚复活

  院方制订了周密的手术方案,由关德宏教授主刀。关为研究生毕业,技术精湛,从医20载,历经数不清的外科手术,但断足再植,尚属首次。

  当日9时30分,袁涛被推进手术室,由于创口、断骨不规则,血管短了一截,为保险起见,将骨头缩短一厘米。双足长短必须一致,否则,愈后会跛足。

  按常规,再植手术需先接肌腱、神经,后接血管。可关教授打破常规,先接通静脉,以确保成活。借助显微镜,关教授缝合每条血管,手术针细如毛发,血管断口参差不齐,血管很细,关教授认真地为之缝合8条足背动脉、静脉、大隐静脉,每条各缝8针,针针准确无误。

  手术尚未完成,袁涛两只脚已开始红润,这说明血管已接通。血管接通,并非大功告成,缝合肌腱,难度较大,稍有不慎,就会刺破血管,关教授小心翼翼避开血管,精心缝合。

  手术室外,袁胜利、李承运等人心急如焚,坐立不安。李承运不断自责,他一再表示,砸锅卖铁,也要让小涛站起来。事发当日,他刚卖完大豆,手头有8000元现金,家里有5万元存折,全部拿来。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袁涛决不能残。手术整整进行了13个小时,手术门开了,关教授第一句话便说“脚接上了。”袁胜利热泪夺眶而出。术后20分钟,袁涛醒来,急切地问:“我的脚?”当他得知脚保住时,喜极而泣。

  断足13小时,再植成功,为国内首例,关教授说:手术之所以成功,缘于多方面因素。袁涛断足之初,李宏鹏果断、及时用麻绳勒住伤者双腿,防止他失血过多;县医院医生用温水清洗断足,倘若用酒精清洗,就会杀伤神经;用泡沫箱和结冰砣的矿泉水保存断足,防止其变质;海江镇党委及时出车,途中巡警伸出援手,为手术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坚强少年重新站起术后,袁涛伤口如刀剜一般,疼痛难忍,寝食难安。每次换药,如受酷刑。护士将纱布塞入患处,将脓血吸干,再拽出纱布,甚至用手术刀剔净腐肉,每割一刀,他都痛得钻心。

  尽管他疼得脸色苍白大汗淋漓,仍安慰前来护理他的奶奶,“我没事,能挺住。”

  奶奶老泪纵横,我的大孙子,心疼死奶奶了。

  孙子便秘,奶奶用手抠,为省钱,奶奶打地铺,喝粥,省下钱给孙子买营养品,整整4个半月。手术三个月,需拔掉固定断骨的钢钉,钢钉一共4根,拔钉之痛,难以形容,如刀剜锯锉,有根钢钉,连换三四个人拔,均纹丝不动,袁涛痛不欲生,一声声惨叫,令家人掩面而泣。袁涛出院后,伤口尚未完全愈合,终日流脓流血、久治不愈,万般无奈,他进城求医,打针吃药,均无济于事,幸遇一老中医,给几贴膏药,贴了半月有余,伤口方愈合。

  去年1月,他开始“学步”,脚一沾地,如同针扎,坚强的袁涛忍着巨痛,拄着双拐,10秒、20秒……1分、2分,虽然仅站了两分钟,就疼得他满头大汗。一周后,他可以站5分钟,三个月后,他可以扔掉双拐,独自行走。正当家人为之庆幸时,灾难再次降临,去年5月,他双足十趾弯曲,形如鸡爪,无法伸直,袁涛慌了,莫非……袁涛再次住进了哈医大二院,二次手术使之再次坠入炼狱。医生将之十趾内侧逐一切开,踝骨、小腿的刀口半尺多长。术后,他的十趾弯曲自如。

  “学步”从头开始,疼痛如影相随,每迈一步,都痛入骨髓。袁涛鼓励自己:坚持,再坚持,3个月后他再次行走自如。去年12月,中央电视台10频道《走近科学》栏目采访了袁涛,年初,中央二套也慕名而来……

  目前,袁涛还需第三次手术,为重新站起来,他的医药费已达10多万元,大部分由李承运支付的。他的儿子李宏鹏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的一句话,令乡邻至今难忘,他说无论花多大的代价,也要让袁涛站起来。如今,袁涛不仅能站,而且会走。这不仅仅是医学创造的奇迹。

作者:王 波 李夏燕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徐涛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