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黑河时政 | 社会新闻 | 政经新闻 | 文体新闻 | 边境旅贸 | 民生新闻 | 新闻纵深 | 黑河概览 | 评 论
时空黑河 | 生态黑河 | 外媒看黑河 | 新闻专题 | 俄罗斯信息 | 电子相册 | 服 务 | 分类广告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2日汛情通报  ·汛期出游安全注意事项  ·哈铁局临时调整加开2对旅客列车 恢复部分线路旅客列车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1日汛情通报  ·教育部15日起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0日汛情通报  ·防汛防灾知识  ·洪水过后需防范皮肤病  ·黑龙江开辟绿色通道 防汛车辆免费通行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19日汛情通报 
  您当前的位置 :黑河新闻网 > 黑河历史文化资源 正文
说对联[3-16]
http://heihe.dbw.cn   2007-03-16 08:53:48

  过年休息,信步闲游。

  家家门上鲜红的春联,是年味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手写与印刷,是故乡和东北对联的区别。故乡人书法不错、大街上摆摊写对联的不少,这在东北不行——没等写,毛笔早冻成了冰棍!

  春联,既是民俗文化,又是时代变迁的缩影,寥寥数字,反映出社情民意。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四季平安,招财进宝”反映着人们发家致富的良好愿望。老百姓,求的就是平平安安过好日子。就我个人60多年的生涯,也请教过80多岁的老人,还没有遇到过今天的盛世:一座座漂亮的四合院,瓷砖装修的门庭,停在门外的小汽车、摩托,厚厚的鞭炮皮,显示着主人的富有。

  这使我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家乡变化的图像一页页呈现在眼前……

  遥忆50年代刚解放,人民生活比旧社会好多了,对联大多是“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感谢毛主席”,反映着翻身的喜悦。接下来的对联是“人民公社是金桥,三面红旗迎风飘”,反映社会变化。大食堂解散人们挨饿了,无心贴对联,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点儿不假。但也有发牢骚者贴出“日日吃野菜,月月穿破衣”的对联。据说还有一副奇联: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为“南北”。众人围观不解,有一文化人悟道:上联缺一(衣),下联少十(食),横批没东西,联读为缺衣少食无东西。含蓄地描写此时期的困难生活,对此我深有体验!

  “文革”之时,对联多为政治术语:“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抓革命,促生产”之类。

  对联既是历史的产物,也是抒发情感的工具。在东北时有一文友,才高且高傲,从知青奋斗成总编,因不善逢迎而止步不前。他家贴无字联——两张红纸空无一字。我问何意,他笑道:“你爱怎么理解怎么理解,如武则天的无字碑”。但老弟幸运,这是改革开放时期,若在“文革”,不知有多少顶帽子等着你!

  啥叫和谐社会?人们吃啥有啥,想说啥敢说。粮票管肚子、布票管衣服、“帽子”管人嘴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有人说:“你别老歌功颂德”,我可是写杂文的!但好就是好,去年中央免农业税,今天又免义务教育学杂费,人民安居乐业从前有过吗?下联写出现实:“生活小康,社会和谐”。上述奇联也该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横批“东西南北”,意为“东西南北,丰衣足食”了罢。 

作者:刘鸿儒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徐涛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