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春节的脚步渐行渐远,节日期间给人们留下印象最深的,除了亲朋相聚的激动和喜悦之外,恐怕很多人都会对拜年短信记忆犹新。近几年,节日祝福特别是春节期间拜年短信持续升温,完全可以用“火爆”二字来形容。据报道,今年春节期间,全国手机用户发送的拜年短信创下历史新高,约达到140亿条。而去年春节,还是126亿条。短信发送量不断上扬,“拇指经济”水涨船高。
在我市,“拇指经济”同样蒸蒸日上。短信拜年正从时尚走向平常,从“少数人的交流方式”转变成“大众的问候仪式”。短信拜年的高潮迭起,给运营商带来了商机,也给通信网络的承载能力带来了挑战。不过,随着近两年网络能力的扩增,短信拥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前两年一条短信“走”几个小时的现象如今几乎不存在了。这也为“拇指经济”的繁荣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
不过,对于日益升温的“拇指经济”,消费者中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短信的大量发送特别是内容雷同的短信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负担,同时,还会使欺诈短信有机可乘。为此有人在网上发起了“抵制短信拜年运动”。尽管如此,短信依然在流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发送短信的浩荡队伍中来。这表明大部分人对短信拜年方式的认可。
有关人士指出,短信拜年是传统与时尚的结合,因为中国人有拜年的传统习俗,短信只不过是通过现代通信技术为拜年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手段。过去,人们习惯于登门拜年、见面拜年和打电话拜年,现在人们的生活空间不断扩大,亲朋好友可能在天南海北,资费低廉的短信为人们传达情感提供了便捷的方式。可以说,短信拜年是现代技术条件下的流行时尚与传统风俗的结合。
也有人提出,短信拜年作为手段无可厚非,但是一股脑地复制、群发,不分对象,让一些原本内容不错的短信在翻来覆去的传播中变得索然无味。当然,有一些经典的短信会令人过目不忘、津津乐道,但大部分专业写手雕琢的“长篇短信”不会给人留下太多的印象。一些人认为,具有鲜明个性的“原创”短信才是大众进行真正情感沟通的渠道。编写拜年短信应根据发短信的对象,有针对性地编写,这种祝福内容的惟一性会增加祝福的“含金量”。另外,格式也要讲究,给谁发送短信,就把谁的名字、称谓写在前面,让接收短信者有一种温暖感。
无论短信拜年受到怎样的争议,不可否认的是,短信已经成为现代人拜年的一种主要方式,这是社会发展、民俗变迁的结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拇指经济”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不断升温的势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