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提时代,总是想入非非。白天看到大人们放风筝,晚上就做梦。
风筝牵动着我的渴望。那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鸢鸢的影、长长的风……,梦醒时便缠着大人要。
爸说,风筝好放,可不好做。古时候,风筝是用木刻的,《韩非子》说:鲁班曾用竹子做造木鸟,“线而飞之、三日不下。”随着造纸业的发展,人们才用纸做“鸢”。五代时,又在纸鸢上系上竹哨,风入竹哨,声如筝鸣,故称风筝。清代文顶有首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首诗把草长莺飞、二月放风筝的情与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更激起孩提时代对风筝的无限遐想。后来我还是得到了一个用秫秸扎的蝴蝶风筝,尽管那是用窗户纸糊的,用蜡笔涂的,用纳鞋底的麻绳牵的,它毕竟给了我一颗童心、一种色彩、一个渴望。借用庄子的话说,就是“御风而行”,像诗经中曾歌颂的“鸢飞鱼跃”,那种自由自在的空中飞行的神往。风筝萦绕着我的畅想。“故乡的风筝时节正是春二月。”看了鲁迅写的《风筝》中一文,引起我痴痴地遐想……真想变成一只鸟儿,展翅在蓝天之上,和心中的风筝尽情地翱翔;也愿化做一只蝴蝶,像神话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十八里相送的途中共舞;更盼着有一天能走进月宫,在桂花树下和小白兔对话,与嫦娥舒广袖……
孩提时代充满了幻想,生长着希望。如今的天空再也不是色彩斑斓、一枝独秀的风筝领空,取而代之的却是那从风筝想像中演变过来的“铁鸟”、“银鹰”。在蓝天上旅行已是现代生活中的节奏,到另一个天体探秘也只是举手之劳。
孩提时代的渴望和畅想,正成长为一棵结着各种果实的树,而这棵树从皇天后土长出,把五颜六色的希望捧给人类,把五千年的文明捧给了又一个世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