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别哨长共协助连队堵截企图越境分子2起5人次,可立了大功啊”近日,笔者到耸立于黑龙江畔的车地营子女子民兵观察哨采访时,巧遇巡逻至此的“黑河好八连”连长聂春波,他高兴地向笔者介绍说。
“能和‘黑河好八连’的官兵共同守边护境,是我们最大的光荣”。谈起哨所的事,现任哨长别秀珍大姐显得有些兴奋。车地营子观察哨位于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黑河好八连”重点观察地段,常年由当地女民兵观察排负责。
1969年,为了弥补边防连队观察死角,经上级同意,在黑龙江江边,悬崖峭壁的独立树大树杈上,用木棍搭起了简易观察哨,主要由当地民兵负责观察瞭望。就这样,第一任哨长武翠红,领着五位女民兵走上哨位。冬天寒风刺骨,夏季雷雨闪电、蚊虫叮咬,女民兵们忍受着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默默地履行着这一特殊的使命。70年代后期,中苏关系紧张,上级把木质观察架改成铁质观察架,为女民兵观察哨配备了枪支弹药,增加了编制。在那个边境形势异常紧张的年代,女民兵们不畏困难,忠实履行职责,出色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多次受到上级表彰。
“北疆巾帼不让须眉、兴安白桦守望边关”,一位书法家到北疆黑河车地营子女民兵观察哨采风,亲手为哨长别秀珍题词,这也是对观察哨的真实写照。26年前的一个冬季,现任哨长别秀珍已怀孕6个月,从家中到江边哨所,需要顶风冒雪走上一个多小时,但别秀珍都是按时上下岗,从未耽误过一天。亲戚朋友都劝她“都这身子骨了,在家休息吧。”可刚加入女子民兵观察哨不久的别秀珍却一直坚持到分娩前的十天。当年,别秀珍因工作出色,被黑河军分区评为优秀民兵观察员。
进入90年代,改革开放的热潮吹醒了昔日冷寂的风雪边关,商贾云集,边贸如火如荼,小城黑河一夜之间火了起来,有投资商形容,当时的黑河遍地是黄金,不想富都难。身边的姐妹相继富了起来,亲戚朋友都劝女民兵哨集体解散,回家经商,可全哨没有一名同志愿意放弃岗位。“虽然没穿军装守卫国门,心里同样感到神圣与光荣。”这是一代代女民兵的内心感言。哨兵李贵凤家耕地不多,公婆年迈,孩子上学,家境十分清贫,做外贸生意越来越有钱的大哥不忍心看着妹妹受累,多次劝说她和自己干,可李贵凤始终坚持不肯离开哨位,气得大哥要和她断绝关系。
1997年6月24日,“黑河好八连”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观察哨的女民兵们高兴地到连队祝贺,并在连队的国旗台前宣誓:以八连为榜样,站好岗,执好勤,当好“国门女卫士”。女民兵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她们用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实践着自己的誓言。
女民兵们不但要与艰苦的环境做斗争,有时还要面临生死的考验和金钱的诱惑。她们的观察范围正好是“黑河好八连”观察的盲区,很多不法分子认为这段是民兵负责的,都想在这里冒险。2004年元旦前的一天,一位在俄罗斯经商的刘老板找到正在执勤的哨兵许红芹,说在对岸有一批货物,着急在年前运过来,可关系没办全,希望小许通融一下,并答应事成之后付两万元的好处费。小许严词拒绝了刘老板。“装什么正经,又不是当兵的”无机可乘的刘老板扔下几句话后悻悻地溜走了。去年12月份的一天,江面上风雪弥漫。“越是这种天气,越容易发生涉外事件”,机警的哨长别秀珍通过望远镜看到一个模糊的身影向主航道移动,“有人要越界,赶快通知连队勤务指挥室”,别秀珍一边命令哨兵李贵凤向连队报告,一边向越境分子冲去。别秀珍边跑边向越境分子喊话,看到有位女同志来制止自己,身高马大的越境分子露出一脸凶光,威胁道:“多管闲事就弄死你”别秀珍一边与其周旋一边等待援军,当她看到连队快反车辆的灯光时,冲上去紧紧抱住了企图越境分子,被拖出去十几米,快反分队赶到了,将企图越境人员制服了。每当谈起此事,别大姐都有些后怕。
女子民兵们在平凡的哨位上默默地履行着自己神圣的使命,用忠诚和青春在风雪边关谱写了一曲巾帼赞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