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黑河时政 | 社会新闻 | 政经新闻 | 文体新闻 | 边境旅贸 | 民生新闻 | 新闻纵深 | 黑河概览 | 评 论
时空黑河 | 生态黑河 | 外媒看黑河 | 新闻专题 | 俄罗斯信息 | 电子相册 | 服 务 | 分类广告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2日汛情通报  ·汛期出游安全注意事项  ·哈铁局临时调整加开2对旅客列车 恢复部分线路旅客列车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1日汛情通报  ·教育部15日起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0日汛情通报  ·防汛防灾知识  ·洪水过后需防范皮肤病  ·黑龙江开辟绿色通道 防汛车辆免费通行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19日汛情通报 
  您当前的位置 :黑河新闻网 > 黑河历史文化资源 正文
露天电影【3-5】
http://heihe.dbw.cn   2007-03-05 09:05:21

   小时候看电影是一件快事。现在说起来的小时候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了,记不清准确和大致的年龄,大概就是刚上小学的时候吧。

  那时候,农场文化生活极为单调,有收音机的家庭都不多,能看上一场电影真是一件仅次于过年的欢快事。那个年代电影都是露天放映,把银幕挂在树上或者电线杆上。我还记得一个是在大队部的房西头,还有在队部南面也放过,再有就是老青年宿舍现在的家属房道南的位置,就这么几个地点。

  每次有电影来放映,消息都走得特别快,比“最高指示”都快!我们小孩子的事情就是“占”地方,有的一个人拿几个凳子,然后在那里看着,人不在,地方就没了。有时还用小砖头块、石头块圈出一块“地盘”,经常是从下午两点多就开始“圈地盘”,可是到了晚上我们的“地盘”就被大孩子占领了,我们是“敢怒不敢言”的,又因为个子矮,站在别人的后面看不到电影,最后只好到银幕的背面看。在背面看,银幕上的人左右是反的。这就是20世纪70年代的农场!

  放电影的很神气。有时得生产队长亲自开着连队唯一的“红旗轿车”——罗马胶轮拖拉机去请。能经常请来“放映队”的队长在百姓的心目中很有威信,威望特别高。队长也往往因此洋洋得意起来。毕竟也是与民同乐嘛。

  请来后,连队食堂的大马勺就掂起来了,得先吃肉,要好酒好菜的招待,还要有连队领导坐陪。他们在那边连吃带喝的,有时我们也能闻到食堂里散发出来的肉香,真诱人……

  这边放电影的地方早已是人满为患了,吵闹声、叫喊声、小孩子的欢笑声、人声鼎沸,而且早就有不耐烦的,一会问什么时候吃完呀?一会问什么时候放呀?一会又问什么时候演呀?

  天黑了,放映员可算吃完了,在连队领导的陪同下挺胸别肚地走了过来。场面顿时静了下来,放映员慢慢地拿出来机器、片子,等放映员整理好了,可并不马上放映,连队领导还要讲话,只见指导员拿起放映机的话筒,气势威严地大讲一通近期工人、家属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事情,有时还要批评某某的,讲话一般都很长,翻来覆去的讲,做思想工作嘛就是这样。指导员可算讲完了连长又接过来话筒大讲一通工作生产方面的事情,安排下一步工作。领导的讲话宣告结束,电影也就放映了,整个会场再次静了下来,只有胶片和银幕里故事情节放出的声音,人们都在静静地观看着。有时忽然有的人被影片里惊人的故事情节惊讶地“啊”的大叫失声。有被紧张的故事情节弄得张大了嘴却屏住了呼吸的;也有被影片里感情戏弄的心潮澎湃,激动得落泪的;还有被里面的喜剧效果高兴得哈哈大笑、前仰后合、弄翻了凳子的。

  夏秋季看电影,人们手里都拿着个带叶的树枝打蚊子,好像是人越多的地方,蚊子也越多,人们手里不停地扇着,拍打着,可是,一场电影下来总要被蚊子叮上很多大包。

  在影片换片子时,机器的灯一亮,跟着就是一排排齐刷刷的脸和头转向机器看着放映员,也看到机器旁边被灯映照得煞白的脸,疲倦的脸,各种各样的脸。

  电影演完了,人们鱼贯而出,又是抱孩子的、拿椅子、凳子的、拽着的、拉着的、搀着的、打手电的、找旮旯撒尿的、大人喊自己家孩子的等等。夜晚的空间一下子膨胀了,扩大了。接着就是一家一家的亮起了灯,不长时间又灭了,人们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上学同学们聚到一起时,开始大讲特讲昨晚的电影情节。往往开头都是:你忘了××段、××段。他一讲也是:你忘了××段、××段。区分人物的标准只有“好的”和“坏的”,说到人物时开口就是“那个好的”、“那个坏的”。有的连讲带比划的,模仿着影片里的动作,还有的几个同学学着影片里的场景,玩起了游戏。一部电影会让人们在茶余饭后讲起好长时间,那是我们在那个娱乐性很少的年代里解闷的一种好方式。真有回味无穷的感觉。

作者:韩明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徐涛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