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是不是一个称职的领导干部,放在百姓的秤上称一称立见分晓。红色边疆农场场长刘德海上任一年间,就被全场职工群众誉为“亲民场长”,可见他在百姓心中的分量。
“尊重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尊重,礼贤下士等于抬高自己”
“哒哒哒……”,“请进”,起身,让坐,倒茶……这就是咱们的新任场长吗?真诚、憨厚、朴实,令来访者几乎忘了找他干什么,要反映什么情况,一肚子敌对情绪顿时烟消云散。这就是2005年秋季上任的红色边疆农场场长刘德海,他上任仅一个月,就以热情接待来访,认真解决问题的工作态度,让职工群众刮目相看,大家说:“这个场长没架子,看得起贫民百姓。”这是刘德海的领导艺术,在反映问题的来访者面前,他总能做到认真倾听,让人家把要说的话说完,要发的牢骚发完。这样,来访群众心气顺了,再给他们分析问题,心里就容易接受,事情就容易解决。上任不久,第三管理区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来找场长,进门后先介绍自己是住在哪,叫什么名字,然后就失声痛哭,场长刘德海看到她老人家很委屈,又不便追问,就静静的坐在老人身边,一张一张的给老人递面巾纸,关心尽在不言中。大约十分种后,老人的情绪稳定了,这才把生活的困难慢慢道来,原来老人叫陈旭梅,儿子英年早逝,两个孙子由他抚养,家里吃上顿没下顿。听完老人的诉说,他当即就解决了老人一家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并从兜里掏出200元钱,使老人万分感激的回家了。去年夏天,一位伤残军人吴玉歧来找场长反映待遇低的问题,场长热心的接待来人,可是交流出现了困难,这个人是一个聋子,听不到场长说的话,刘德海就耐心的听他说明问题,然后自己将要说的话写在本上,用这种方法与他交谈,两人谈了好长时间,道理摆的很明白,政策说得很清楚,最后那位伤残军人很满意,临走时在场长的本上写下这样一段话:“你作为一个场长,能用这种方式与我交流,太了不起了!”
“百姓无小事,认真解决群众问题就是一个领导者的核心工作”
作为一场之长,他每天要处理的公务很多,但是他总是将群众问题作为第一要务。早上一上班最先接待的就是群众,等来访的人全都带着满意的答复离开时,才轮到各部门各科室请示汇报工作,他认为:群众的事最大,任何工作都应围绕职工群众最直接、最根本、最现实的利益去开展。2007年1月24日,农场十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紧张的进行一个上午,当会议刚一结束,就有一个妇女等着找场长办事。大家看到场长很劳累,而且已经过了饭时,就劝那个人先回去,等明天再说,场长却说:“基层群众来一次不容易,人家已经等了好几个小时了,不能让人家白等。”于是立即现场办公,了解情况,得知来访者是为丈夫无钱治病来求助的,刘场长就通过最低生活保障金和救困的方式给了这个职工一个满意的答复。2006年7月有一个叫伊丽娜的学生考上了哈师大阿城分校,但是没钱去上学,因为父母都是聋哑人、大骨节,没有来钱道,一家人就靠奶奶种菜卖菜维持生活。场长得知情况后,在农场受灾经济紧张的情况下,从分局民政局那里跑来3000元的资助款,使小伊丽娜圆了求学梦。
“无论在哪,哪怕工作一天,也要对得起生存在那片土地上的百姓”
年前的一天,一个机关工作人员找场长签文件,发现场长边打点滴边办公,让办公人员十分惊讶:“场长,你怎么了。”“没什么,一点感冒。”场长平静地回答,其实,刘德海是多年的糖尿病患者,经常点滴或打胰岛素,然而,却没有因此耽误办公,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有时在单位打吊瓶,有时下基层上分局,就在车里自己打针。今年,很多职工反映以前曾经集资购买过机车,但是现在机车已经承包好多年了,他们的集资款还没有一个说法。他们一拨一拨的找场长,有一段时间成天推不开门,场长拖着病弱的身体,耐心的做工作,安抚他们回去等消息,情况查明后,会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答复。然后立即要求有关部门,查历年的财务底账,查以前的职代会材料,事实确定后,立即出台了合理的解决方法,现在机车款的80%已经返还到职工手里。去年农场遭受了罕见的春旱和秋冻大灾,春旱之际,他争取到总局和分局300多万元的救灾款,全部补贴给种植户,包括种子补贴、灌溉补贴、浇水补贴等,减轻了种植户的受灾压力。秋季早冻,种植户的庄稼没上来,全部亏损挂账。为了使职工群众过上一个祥和的春节,刘德海四处求助,得到分局10吨大米、前锋农场15吨大米的救灾物资,并且得到农垦总局10万元的扶贫款。刘德海按照种植合同,每人都分到一袋大米,并且还有300多户贫困职工、特困家庭、贫困统战对象、建国前老军人、老干部等每户得到100元以上的慰问金。
这就是平易近人的红色边疆农场场长刘德海,他走亲民路,行为民举,使全场干部和群众团结一心,凝聚力量。
|